2011-07-18 00:00:00 作者:殷朝刚 周洁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最近,记者在日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访,公司老总张和欣喜地告诉记者:公司同南京野生植物院合作,由该院院长张卫明领衔开发的壳聚糖、壳寡糖等一批产品面世后,市场供不应求。这是我市民营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一个缩影。这些民营企业的自主项目何以冲到行业创新的前沿?就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最宝贵的“第一资源”——人才。
区域经济要向上发展,企业要做大做强,惟有依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企业抓人才引进、抓技术创新,企业也由此“一子”活全盘。江苏华富集团“联姻”哈尔滨工业大学孙克宁博士,引来了一个国家“863”项目,“863”成果在储能电池产业化中得到充分使用,使该企业的产品不但得到了提升,同时还获得上亿元的销售。江苏浩明集团与东南大学李国安教授合作,研发出“高速节能灯自动生产线”,浙江阳光集团慧眼相中这一高科技产品,主动同“浩明”强强联手,联合开发市场,目前,该产品紧俏到“有钱买不到货”的程度。双兔米业为跳出“传统加工”,实现转型升级,与江南大学姚慧源教授进行合作,对米制产品进行深度开发,研制出米乳汁系列产品,目前,这种健康型米乳制品畅销大江南北,并“登上”飞机作为专供,使一两米卖出几斤米的价钱。
江苏宏远集团是我市一家专业生产电极箔的规模企业,但生产“高压电极箔”技术是企业难以突破的瓶颈。集团引进韩国专家丁钢玉团队后,不到两年就攻克“高压电极箔”生产技术难题,使产品质量达国际同行业标准,企业年增销售上亿元。范军毕业于南京大学,在美国犹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药物制剂研发。去年10月,受我市有关海内外高层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投资环境的吸引,来邮创办扬州永济医药新技术有限公司。他率领的团队不仅获得了扬州“绿扬金凤”创业人才资助项目200万元的资助资金,团队的两个项目还获得了科技部、教育部留学人员创业大赛一等奖。同时,公司还与国内知名大型制药企业合作,共同研发以治疗肿瘤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为主的新药。
人才“第一资源”的引进,为我市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强大动力。据了解,我市目前已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上百名。今年同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正式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35个,申报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扬州市级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工程中心3家。建成80000平方米创新孵化用房和70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成功吸引近40家科技创新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