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15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特别强调要加快菱塘、三垛、临泽三个扬州重点中心镇的发展。三个乡镇区域特色不同,资源条件各异,如何走出一条城镇化与工业化“双轮驱动”、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让农民变市民。近期,记者深入菱塘、三垛、临泽等地进行专题采访,发现一幅幅精美的小城镇画卷正徐徐展开,乡村变街市、农民变市民,农村“城味”十足,百姓安居乐业。
农村“城味”足 农民变市民
在菱塘回族乡,东西走向的兴菱路两侧厂房林立,居民小区掩映在绿树丛中。居住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康居花苑的居民张爱华,工作就在离家不远的曙光电缆公司。她不仅每天早上和傍晚都能像城里人一样按时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在厂里还享受同城镇职工一样的医疗、养老等保险。张爱华说:“两年前,我家住在离镇区几公里外的庄台上,为几亩庄稼地忙得‘乌黑’。如今,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城镇是技术、资金、商品、市场、文化的集合中心,有着极大的集聚效应,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临泽镇党委书记王怀忠曾在上海同济大学进修“城镇化建设与管理”课程,他深有感触地说:“农民不是不想进镇,关键是要让农民进镇后没有后顾之忧,呆得住,生活有提高、有保障,千万不能让农民‘洗脚’进镇了,但生活成本却大大增加了!”菱塘回族乡党委书记、乡长杨文喜说:“加快城镇化进程,吸引农民进城镇,必须要有产业的支撑,这样,进城镇的农民可以进企业做工,同时还可以从事三产服务业,从而形成城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否则,农民进城镇了,也会‘人在城中心在田’。”
记者在采访中惊喜地发现,尽管城镇化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但菱塘、三垛、临泽等地的农村新型社区,给人一种“城味”十足的感觉。这些新型社区不但成为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和农民居民化的转换地,而且还成为城乡文明对接的节点,新型社区公共设施配套齐全,进镇农民在工业、流通业、服务业等领域获得稳定就业,依赖土地的人越来越少。据人社部门统计,上半年,我市农村转移劳动力达8000多人,培训各类技术人员2000多人,这些新型农民已成为各个领域的有生力量。城镇化建设使大批农民离乡进城,农村的土地连片成块形成规模,让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从事专业化、规模化种养,从中获得更高的收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现金收入达7000元。
以人为本 推进城镇化进程
如何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联动发展的新路?去年7月,扬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全市11个重点中心镇(其中我市有菱塘、三垛、临泽3个乡镇),整合提升一般乡镇,走城镇化与工业化“双轮驱动”、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一战略一提出,我市积极呼应,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措施。
城镇化过程,是一个乡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其根本目的之一是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改造与转型。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分割局面,成为我市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三垛镇是千年古镇,但近几年来发展缓慢,被列为扬州重点中心镇后,该镇积极谋划发展思路,高起点制定镇区规划。三垛镇党委书记孙明如满怀信心地说:“我们正谋划镇区扩容战略,对集镇进行形象打造,先后完成了西入口改造工程、三垛第一城居民集中区工程、光明路改造等一批惠民工程,以吸引更多的农民进镇生活、工作,不出三五年,三垛镇区的版图将放大一倍,成为高邮东部最具特色的城镇。”
与三垛镇一样,早已蓄势待发的菱塘、临泽也纷纷高起点规划,布局发展重点以发挥中心镇“一拖三”、“一拖四”的辐射带动作用。记者在菱塘、三垛、临泽采访,三个乡镇围绕“服务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理念,让人耳目一新。菱塘康居新苑、临泽的菱川花苑、三垛的三阳第一城,小区周边的超市、浴室、饭店、卫生服务站一应俱全,小区内还建起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不出小区就能达标排放。临泽镇党委书记王怀忠说:“现在临泽镇区就超万人,建有两座污水处理厂,分别为集镇服务业、集中居住区居民和工业提供环保服务。一切从便民的角度考虑,是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前提!”三垛镇党委书记孙明如说:“农民很想进城镇居住,但又怕增加新的生活成本,我们结合‘增减挂钩’项目,以农民宅基地置换集镇公寓楼,只要农民搬进来,电、水、电话、电视等接通费用全免。”实践证明,“服务人”的理念,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据介绍,目前这3个中心镇的商品房价格逐年在攀升,每平方米卖到3000元,进镇农民人数每年也在增加。
破除“瓶颈” 为城镇化建设打开通道
城镇化建设面临的“瓶颈”很多。尽管近年来,市财政出钱用于支持重点中心镇建设,国土部门也有意斜倾用地指标,但这些还不能满足重点中心镇的发展。如何化解土地、资金、社会管理等“瓶颈”因素,等、靠、要显然不行。菱塘、三垛、临泽等乡镇,从探索集聚土地资源开始,通过实施“万顷良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等项目,为城镇化建设打开了通道。
城镇化建设需要钱,钱从哪里来?记者在菱塘、三垛、临泽采访得知,他们通过搭建城镇发展投融资平台,吸纳社会资本用于城镇化建设,同时采取上争、外引、募集等形式,拓宽投融资渠道,汇聚各类资本,以化解资金难题。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带来了人居环境的变化,更带来了产业经济、税源经济的发展。人口规模只有2万多人的菱塘回族乡,今年工业经济要上百亿,可望进入扬州市乡镇工业前30强。
城镇化,铺平了乡村到城镇的路,让市民与农民的概念变得越发模糊;城镇化带来了乡村巨变,城乡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