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创建让百姓感觉越来越好

2011-11-22 00:00:00    作者:周麟    来源:今日高邮

从美丽优雅的“城市客厅”到人气旺盛的“农家书屋”,从干净整洁的后街背巷到宽敞平坦的主次干道,从风格高雅的“周末课堂”到百姓喜闻乐见的“社区学堂”,从一群高邮好人到满城文明风尚……我市在持续升温的文明城市创建中,既注重硬件改善,又注重软件提升,以城带人,以人建城,不断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活力和动力,走出了一条党委政府推动、市民群众互动、社会各界联动、文明处处涌动的文明城市创建新路。

创建为民 美丽邮城变得更宜居

“我们学院地处老城区,记得去年刚从新疆踏上高邮的土地,感觉路上的交通秩序有点乱,沿街随处堆积的垃圾也比较多,学院门口的老街道路不平整。这段时间,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开展,给高邮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街道干净了,市民的行为更加文明了,城市也变得更美了。”日前,记者在扬州科技学院(筹)高邮学院采访时,新疆籍学生赛亚热·阿里木江高兴地说。

我市把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作为促进和提升城市品质的过程,把提升城市品质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与目标,努力让文明城市创建与品质城市打造携手共进。坚持每年实施一批城建重点工程,近三年累计投入超100亿元。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以撤县设市20周年为契机,以改善民生为导向,实施了城市东入口、文游广场、净土寺塔广场、盐河、大小淖河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拉开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形象,振奋了民心士气。

群众利益无小事。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迎接省级文明城市检查测评为契机,进一步突出“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创建育民”的宗旨和“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新建、改建道路总长7775.12米,总面积222435平方米,新建广场面积17586平方米,绿化面积248088平方米。对通湖路、珠光路、金桥路、佳醇路、丰乐路等10条主干道、10条非主干道、5条商业街、23座公交站台以及后街后巷进行集中整治和改造,并对部分路段增设无障碍设施584处。据城建部门初步统计,今年我市在城建方面已投入3.9亿元,而2009年、2010年分别是1.2亿元、1.8亿元,工程量、投资额比往年大幅增长。

大投入带来大变化,高邮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功能不断完善、居住环境极大改善、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和拥护,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如今,从京沪高速高邮出口处一路驶来,绿意扑面、满目是景:文游广场与古文游台相得益彰,运堤风光带景色旖旎,文游大道宽阔平坦……无论是回乡的游子,还是城乡居民,无不由衷地赞叹:这几年,高邮变大了,变美了。

创建惠民  幸福高邮洋溢张张笑脸

市委书记丁一多次指出,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是倾听民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问计于民的过程,也是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过程。围绕“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大对民政、社保、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的资金投入。

进一步加大民政民生投入。投入600多万元资金为310户农村困难家庭改造危房,近2万名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喜领尊老金,180名孤残儿童基本生活费提高,1万多名城乡低保户补贴标准提高,为2.5万多名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为11万多名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达8140万元,为358名残疾人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将五保供养标准从每人每年3500元提高到3900元,233名寒门学子获近50万元慈善资助。

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经适房120套,新增廉租房85套,新建、改建、回购各类公租房905套,均超额完成省下达指标,市属直管公房危房解危工作正在加紧推进,年底将完成700套。

进一步加大交通投入。投入9亿元,先后建成S333高邮西段31.3公里,S237高邮段22.5公里,撤渡建桥2座,通村公路25条36.35公里,改造危桥200座等一大批城乡交通基础设施,构建了快捷、通畅、高效、安全的城乡交通网络。

同时,我市新农保和新农合实现100%全覆盖,新农合工作模式在全国推广;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5%以内;顺利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实现教育投入持续加大,教育结构不断完善,教育环境不断优化;新农村100件实事正按照序时有力推进……

一桩桩民生实事有力提升了市民幸福指数和对文明创建工作的支持率、满意度;一张张幸福笑脸,为“幸福高邮”写下生动的注脚。家住琵琶社区的杨瑜是一名低保户,今年7月份,他按惯例拿着自己的低保存折到银行取款时,发现低保金涨了20元。“我是从2010年7月份开始领取低保金的,每月320元,已经拿了一年的时间了。这次去银行取钱时突然发现低保金涨了,问过社区工作人员才知道是市委、市政府提高了低保标准,真的很高兴。”面对记者的采访,杨瑜开心地说。

创建育民  百姓精神生活越来越充实

每当夜幕降临,城区的几个广场便开始热闹起来,伴着优美的旋律,和着音乐的节拍,唱歌的、跳舞的、练拳的,尽情享受广场文化带来的欢乐。家住琵琶社区的王志英老人高兴地说:“吃过晚饭,出来活动活动,吃饭香了,身体硬朗了,现在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滋润了!”

在创建活动中,我市始终坚持创建育民,不断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生活,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建热情。通过开展周末大舞台、社区艺术节、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珠湖之波赛歌会、农民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运动会、农村文艺团体展演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全社会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临泽高跷队、菱川诗社、淮扬剧之家、菱塘民俗艺术团、甘垛女子舞龙队、夕阳红演出队、和之韵合唱团、郭集晚晴舞蹈队、创业女性文艺队等一大批群众文艺队伍活跃在城乡各地,成为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

同时,我市还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城市管理行动”“网吧整治行动”“小区规范化管理行动”“窗口行业服务提升行动”“市民素质提升行动”等“八大行动”,大力整治城区“野广告”,向“毁绿种菜”宣战,进行建筑材料和渣土运输车辆集中整治、三轮车集中整治……在行动中宣传、在行动中引导,不仅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社会风气,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而且提高了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改造人们的思想观念,提升人的素质。

“我们社区的环境越来越好,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路边店里打麻将的声音少了,居民的文明程度也有了很大提高……总之一句话,文明城市创建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舒服了!”李玉华告诉记者,她家所在的小区是个老社区,如今,社区的后街背巷平整通畅,小摊小贩占道经营不见了踪影,连店铺的招牌都整齐划一,公共健身设施多样又实用,这些可喜的变化让李玉华格外高兴。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也是发展经济的载体。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让百姓生活得更幸福。如今,三年创建,高邮收获了文明硕果,收获了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建设文明城市的口碑,也收获了各方宾朋和投资者对高邮的更多青睐。全市1至10月,我市已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21个,同比增长18.63%。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同比增长250%;亿元以上项目43个,同比增长16.22%。新开工项目大幅增长的同时,我市储备项目明显增多。目前,全市在手洽谈和已签约项目204个,其中10亿元项目12个、亿元以上项目95个、5000万元至亿元项目97个。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