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08 00:00:00 作者:丁一 来源:今日高邮
编者按:12月9日,是党风廉政教育日。最近,省委常委、扬州市委书记王燕文在扬州市2011年县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廉洁从政情况汇报会上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认真吸取今年以来一些被查处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教训,真正认识到,权力就是一种责任、就是一种负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做勤廉为民的表率。 为认真学习和贯彻王燕文同志的讲话精神,我市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笔谈征文活动,以警示大家知德守正、知责思为、意志坚定、创新创造,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五个高邮”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本报从即日起陆续选登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体会文章,以飨读者。
自古以来,一切有为之士都懂得“居高坚自持”,也就是把持自己的道理。在历史典籍中,随处可见贤明的政治家视操守如泰山、出污泥而不染的感人事迹,正所谓“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史记·平津侯生父列传》)。身处大千世界,每天我们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诱惑。权重的高位是诱惑,利多的职业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舒适的生活是诱惑……在权、钱、名、利、色等循环往复的考验中,把握住自己是每个党员干部立身养德的永恒主题。只有把握住自己,抵御各种诱惑,守住心中净土,焕发人格魅力,正己而后正物,自治而后治人,才能当好班长、带好队伍,为党和人民干出一番事业。
把握细微之处,越是小节越留心。古人云,“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已,更要注重“小节”、慎于“小节”。对党员干部来说,主要是慎嗜好、慎习惯、慎小节。不少领导干部违法犯罪,就是因为个人不良习惯、嗜好的“小节”发展所致。有些领导干部常常把生活小节看得很轻,认为兴趣爱好是个人的事,与组织无关。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更是错误的。古人把个人嗜好称为“祸媒”,告诫人们“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实践证明,一个在小事、小节上过不了关的领导干部,也很难在大事、大节上过得硬。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形象、有人格。不少党员干部犯错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都是从小节上被打开缺口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小事,留心小处,以严格的党性要求自己,以所肩负的责任鞭策自己,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受得起考验,守得住清贫,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把握独处之时,越是暗处越光明。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暗处”,如独自一人外出谈项目、单独外出招商引资,业余时间一个人外出活动,有时独自赋闲在家休息等。对于这些独处时,能否做到光明磊落、无愧于心,是对一个人道德品质最好的考验。应该说,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不管是“明处”还是“暗处”,都能做到严于律己,而且有的人越在“暗处”越显示高风亮节。但也有极少数人在远离组织、无人监督的时候心存侥幸,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放任自己,结果犯了错误。领导工作具有相对自主性、独立性,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遵纪守法,慎独处事,是保持廉洁、防止腐败的关键环节。党员干部要不断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坚守做人的思想道德防线,珍惜政治声誉,珍惜幸福家庭,珍惜来之不易的事业和前途,防止陷入人生的困境。“君子慎其独”,“慎独即不自欺”。好官坏官、好人坏人往往始于一念之差,只有练好慎独功夫,增强免疫力,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把握得失之际,越是波澜越不惊。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凡事皆有得有失,正确的得失观是人们内在信仰和道德修养的基础。共产党员是党的一分子,必须始终把党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个人的得失与党组织的得失相一致,要经常扪心自问“我为发展能做些什么?我为发展做了些什么?我在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在得失面前,领导干部要有一个健康平和的心态,多在提高素质、干好工作上比,少在职务高低、收入多少上攀,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放在事业上。愈是在个人成长进步顺利之时,愈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珍惜手中的权力,珍惜自己的历史,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和待遇。面对个人进退去留时,要用岗位要求“扫描”自身优劣,用发展所需“校正”自身方向,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优点、缺点,正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清醒地认识和把握自己,正确处理“到站”与“到位”、“年限”与“奉献”、“名利”与“名声”的关系,以服从组织、甘于奉献,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境界,努力成就自己崭新的人生高度。
(作者为中共高邮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