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新华日报》头版:《高邮大手笔描绘现代化新蓝图》

2011-12-25 00:00:00    作者:新华日报记者/顾雷鸣 刘世领 通讯员/高萱新 韩粉琴    来源:今日高邮

编者按:正值我市“两会”隆重召开之际,12月24日,《新华日报》头版刊登了《高邮大手笔描绘现代化新蓝图》一文,对我市迅速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突出“三个发展”,以人为本提升民生幸福,以及从思想上“三破三立”引领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作了深入详实的报道。现将全文予以转载,以激励全市上下更好地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提振信心、提质转型、提速跨越,在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勇前进。

“调高发展定位、调快发展速度、调优发展质态,着力建设更加‘富裕、创新、生态、文化、幸福’的现代化新高邮,确保到2015年主要指标、2017年全部指标达到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让幸福美好现代化宏伟蓝图在高邮大地成为现实。”这是12月16日高邮市委在十届二次会议上向全市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高邮市委书记丁一坦言,高邮虽然提前两年实现全面小康,但在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与沿江、苏南先进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我们一定要树立向苏南发达水平进军、向苏中一流水平迈进的信心和决心,以好于周边、快于苏中、高于全省的发展速度,推动各项工作迎难而上、奋勇争先。”

步伐铿锵,突出“三个发展”

即将过去的2011年,高邮实现了“十二五”的精彩开局: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财政收入增长3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2%和15.2%,荣获“2011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称号。

在奔向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高邮“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又迈出铿锵新步伐:11月10日,省党代会胜利闭幕的当天下午,总投资30亿元的江苏国信高邮天然气热电项目在南京国信集团正式签约;11月17日,高邮在深圳举行“科技创新、产业合作”说明会,当场签约14个项目,总投资折合人民币53.3亿元;12月18日,总投资60亿元的康博高纯硅一期工程成功试产……

高邮市代市长方桂林表示,赶沿江追苏南,必须坚持重大项目支撑,加速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2012年力争新开工亿元项目5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30亿元以上项目2个。

高邮特色发展重点是打好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两张牌,最新举措是:启动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园区,确保明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成立服务业发展局,确保明年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达到1000万元。

以人为本,提升民生幸福

离过年还有一个月,高邮市高谢村村民戴春山却早早地在大门上贴上了红艳艳的“福”字。站在新盖的三间大瓦房前,原来居无定所的他激动万分:“如果没有政府帮助我盖新房,这辈子我也不会有个属于自己的家,以后冬天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 和戴春山一样,高邮全市310户农村困难家庭入冬前全部搬进新居,原定三年计划一年完成,财政并不宽裕的高邮市为此专项投入646.8万元。

“基本实现现代化,不仅要坚持科学发展做大‘蛋糕’,更要坚持富民惠民分好‘蛋糕’。”高邮市委明确提出,把保障改善民生贯穿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大力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全面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相融合。

在高邮乡村,最漂亮的房子要数敬老院。过去三年,高邮投入4000多万元,新建、改造21个敬老院,床位数达3800多个。民政局长陈满祥说,今年全市八成五保户集中供养,人均经费从3500元增至3900元,看病费用报销85%。

高邮还倡导,新官要理旧事。这两年,共排出42件历史信访积案,已投入2000多万元解决了22件。

目前,高邮2012年度民生实事工程已基本排定,“让人民生活更富裕,让人民生活更安康,让人民生活更幸福”更写进了本次市党代会的报告里。

“三破三立”,引领跨越发展

事业兴衰,成败在人,人在精神。高邮人提出“三破三立”,即在目标定位上,破“自降要求、自降标准”的思想,立“高点起跳、高位争先”的意识;在产业发展上,破“故步自封、邯郸学步”的思想,立“敢于创新、敢于领先”的意识;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上,破“等我做、请我做”的思想,立“率先做、做则优”的意识。

“问自己为发展能做些什么?问自己为发展做了些什么?问自己在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高邮在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三问”活动,全力冲刺“一个跃升”、“两个倍增”、“三个高于”,即“十二五”期末,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县市排名中明显跃升;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GDP增长速度高于苏中平均水平,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速度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如今,“项目书记”、“项目局长”成了高邮干部的另一种身份。冲破思想观念的“锅底洼”,他们投身经济发展的热情更浓了。

(原文刊登于2011年12月24日《新华日报》头版)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