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5 00:00:00 作者:周麟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日前,记者在卸甲镇一平村的农家书屋采访时看到,书屋里聚满了前来看书的村民。记者在书架上浏览了一下,农业技术、科技、法律、生活常识、文学、教育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书籍应有尽有。一平村党总支书记张宝银告诉记者,村里还利用农家书屋作为农民技术学校,组织群众学习农业新技术,举办农村种植养殖方面的讲座,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一平村农家书屋只是我市农家书屋建设的一个缩影。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我市自2006年在全省率先开展农家书屋建设工作以来,始终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来抓。2008年,全市284个行政村中40%建成农家书屋;2009年底,全市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2010年,我市开展了农家书屋提升工程,使每个农家书屋图书达到1500册以上;2011年,我市又利用中央财政资金为79家农家书屋更换新书37000多册,购买音像制品900多张,有效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
农家书屋作为一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为此,我市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管理,出台了《农家书屋图书员管理制度》、《农家书屋资产管理制度》、《农家书屋图书借阅制度》等,并统一发放给每家农家书屋,要求书屋牌匾、制度上墙。同时,每家书屋都配备了专兼职图书管理员,市文广新局多次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图书登记、分类、保管等基础知识培训。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建立了农家书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市、镇、村三级农家书屋管理服务运行体系,做到镇里有专人领导、文化站有专人辅导、村里有专人负责、农家书屋有专人管理,确保书屋的正常运转。
农家书屋建设贵在使用。为了让农家书屋真正惠及农民,市文广新局通过定期开展“多读书、读好书”征文、读书心得展示会、读书演讲比赛等农民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同时,各乡镇、园区也依托农家书屋这个平台,组织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马棚、龙虬、周山、横泾、三垛、司徒等水产养殖业发达的乡镇与农业部门联手,聘请专家讲授罗氏沼虾、鳜鱼、黄颡鱼、螃蟹等特种水产养殖技术;汉留、甘垛、车逻、八桥、卸甲等瓜果蔬菜、园林花木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则邀请省市专家到农家书屋传经送宝;在湖西四乡镇、高邮镇、开发区等工业较发达的乡镇、园区,农家书屋又成了宣讲法律知识、传授职业技能的阵地。
“不打麻将不摸牌,有空就到书屋来;读书看报取真经,富了脑袋富口袋。”这句挂在农民嘴边的顺口溜道出了农家书屋给农民带来的变化。如今,点缀在我市农村的一家家农家书屋,已成为服务农民的窗口、农民学习知识的大课堂、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喜欢到农家书屋去 “加油”、寻找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