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11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积极应对抗“寒潮” 蓄势待发迎“春天” 我市光伏产业走向“光复”时代
本报讯 尽管目前国内光伏行业仍处在“冬眠”期,但我市近30家光伏企业都在坚持正常生产。特别是总投资60亿元的康博新材料项目一期工程已做好“节庆”期间正式投产准备工作,届时将如期点火生产,从而引领我市光伏产业走向“光复”时代,给处于“寒潮”中的众多光伏企业增添了信心。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我市近几年来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目前,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已从最初的拉晶切片,发展成现在的多晶铸锭、拉晶、破方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坩锅、切削液处理等一条龙产业链,并具备了年加工单晶硅5000吨、多晶硅锭5000吨、硅片4亿片、电池封装400兆瓦的产能。总投资60亿元的康博新材料项目全部投产后又可形成年产1.2万吨的高纯硅产能。高邮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知名的多晶硅、单晶硅、高纯硅及硅片生产基地。
近年来,欧美市场门槛趋高,反补贴政策以及报复性关税使“两头在外”的光伏企业备受煎熬。如何让光伏企业度过“寒冬”迎来“春天”?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应对政策,市财政每月都拿出钱对光伏骨干企业进行电费补贴,市供电、税务、经信等部门也纷纷“雪中送炭”,合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相关企业更是不等、不弃,采取一系列举措,积蓄能量。金晖、奔亚等企业依托中能、赛维等国内大集团,采取代为加工的方式,保持着企业的正常运转获利。新鑫、至上等企业采取一线技术人员“承包生产”的模式,使生产成本得以大幅降低。还有企业通过与工程承建商携手合作的方式,将光伏产品直接卖到工程项目现场,以规避企业的外贸风险。即将投产的康博新材料项目,更是让人信心十足,他们将通过先进的工艺、精细化的管理、高纯度的产品,降低生产成本,抗击市场风险。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面对欧美贸易“壁垒”,我市光伏企业已将目光瞄向国内市场,变外销为内销。他们认为,我国是个能源消费大国,在较短时期内,必将迎来光伏发电的井喷期。相关企业正从技术和渠道上提前为抢占国内市场制高点做好准备,不断加大国内终端市场的开拓力度。目前,国家正在西北地区推广建设光伏发电工程,我市不少骨干企业积极主动对接,力争独自承接工程或联手国内大集团共同承揽项目。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我市光伏产业规避外贸风险,尽快走上复苏之路提供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