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3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杨宝权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工业企业发展到接近亿元规模时,往往就会徘徊不前,就像触及到一层难以突破的天花板。市经信委主任杨向东深有感触地说:“‘亿元天花板’,看不着,摸不到,又难以冲破;亿元企业少说明工业企业梯度结构失衡,地域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09年以来,我市通过外引内联,培壮增强,力促小微企业进规模、规模企业上台阶,亿元企业数从2009年的90家发展到2011年的141家,工业企业“小巨人”呈现出“雁阵式”发展态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亿元企业集群的培育壮大,作为积蓄强劲驱动力“内核”工程来抓,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培育计划。市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挂钩联系一家重点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与此同时,市里还对开票销售多、纳税贡献大、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给予特别的“礼遇”。这些企业每突破一个发展门槛,市里都给予祝贺和鼓励。曙光公司、波司登公司等企业销售过10亿、20亿元时,市委、市政府不但发贺信,市里主要领导还亲自到场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为不断更新企业家们的发展理念,市里不仅“埋单”组织企业负责人赴外考察学习,而且还邀请经济专家、科研院所的教授给企业负责人授课,同时还引进一批专家团队,服务于企业。目前,华富公司、曙光公司、日兴公司、宏远公司等亿元以上企业都有专家团队“跟班”服务指导,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为力促小微企业进规模、规模企业上台阶,市里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奖励措施:只要企业“进规模、上台阶”,都将得到政策上的扶持和资金上的奖励。据了解,我市每年都要有20多个企业成为亿元“俱乐部成员”。这些企业不但勇于自主创新,而且敢于“独霸”市场。华富的储能电池、日兴的氨糖系列、传艺的电脑组件、宏远的电极箔、永辉的丙纶、曙光的超高压电缆等一批产品,有的填补国内空白,有的已成为行业冠军、世界级能手,使“高邮制造”顺利走向了国内外市场。与此同时,这些工业“小巨人”还敢于依傍大企业、大集团,跻身高端市场。市水泵厂同央企成功“联姻”,迅达重型机械“傍上”天津柳工集团、金飞达“攀上”德国世界知名企业,他们借帆远航,既当“配套专家”,又做行业“旗手”。
亿元以上企业“雁阵式”发展,改善了我市工业发展结构,提升了经济发展质态。据了解,我市目前已拥有年产值超10亿、20亿元的企业5家;亿元以上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1%以上,为我市工业经济提速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