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蓝天指数折射政府民生情怀

2012-07-15 00:00:00    作者:周雷森 尤环萱    来源:今日高邮

日前,一年一度的江苏环境状况公报正式发布,高邮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为98.9%,在全省县级城市空气质量排行中位列前三,这已是我市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在全省县级城市中位列前三甲。优异的成绩单是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改善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生动体现。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生态市创建工作,把优化人居环境作为生态市创建的落脚点,实施了蓝天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城区空气质量有效改善,城乡环境明显改观,生态质量明显提升。如今的高邮,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空气更清新,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禁烧秸秆

换来空气质量改善

今年夏收期间,马先生从南京到高邮出差。六年前,马先生也是在夏收季节来邮出差,马先生还清晰记得那个时候的高邮,“城区灰蒙蒙的,到处烟雾弥漫,呛人不已,原因是当地有不少人在田里直接焚烧秸秆,导致城市烟雾弥漫,大家戏称‘都是秸秆焚烧惹的祸’。”

这次马先生到高邮出差,已经做好被烟熏的心理准备。但下了车的马先生看到的却是湛蓝的天空,没有受到烟熏之苦的他心情大好。

秸秆还田既能有效防止大气污染,还能增加土壤肥力,但由于秸秆还田费时费事,一些农民为了图省事,选择一烧了之。以前每到夏收和秋收时节,到处焚烧秸秆,浓烟滚滚,居民眼睁不开、觉睡不好、书看不下,人民群众怨声载道,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到高邮的外地人也是直皱眉头。

从2008年起,我市深入推进秸秆禁烧、还田及综合利用工作。市四套班子领导身体力行,常常在深夜和清晨深入村头田头搞暗访抓督查,并将暗访督查结果在第一时间通报乡镇负责人。各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帮助各乡镇园区认真落实各项禁烧措施。各乡镇划分区域,明确责任,昼夜值班,严防死守,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同时,市政府出台秸秆综合利用奖励政策,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鼓励发展生物质能,扶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综合利用项目。

自此,近几年我市均未出现大面积秸秆焚烧现象,城区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今年1至6月份,全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100%。以“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为代表的综合利用也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我市被列为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市)。

还绿于民

创建成果惠及百姓

每当华灯初上,家住帝景龙庭的张学民老人,都会和老伴一起到离家不远的北澄子河风光带散步。

北澄子河地段原来杂草垃圾遍地、又脏又臭,居住在北澄子河附近的老百姓怨声载道。为切实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我市投入1.13亿元对北澄子河进行了改造,如今的北澄子河,水清、岸绿、环境好,成为邮城市民又一个休闲好去处。

“生活在这座城市,我感觉很幸福。别的不说,你看看,在市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政府能投入上亿元资金对北澄子河进行改造,这说明我们的政府心里装着咱老百姓,是亲民、为民的政府。看到北澄子河两旁绿树成荫,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的心情就很好。”张学民老人说。

高邮生态市创建的成果,一天天变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的生活享受。

生态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让百姓得实惠。

为全面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幸福感,实现“还绿于民”,在生态市创建过程中,我市按照“规划增绿、拆旧铺绿、见缝插绿、全民造绿”的思路,推进沿湖、沿河、沿路绿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2009年,我市被命名为“江苏省园林城市”。各乡镇也相继建成了一批集镇公园、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工程。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了一批生态经济林和农业生态园区。目前,我市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21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8.08%。高邮湖湿地保护区、渌洋湖自然保护区被列为永久保护的生态用地,受保护面积占高邮总面积的25.46%。

为了让邮城市民能有更多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市在土地异常金贵的情况下,拿出一个个“黄金地块”建设市民广场,文游广场、大小淖河广场、净土寺塔广场……一个个绿意盎然的广场犹如一个个“绿肺”,既净化了空气,又美化了环境。

铁腕治污:

还百姓一片蓝天

过去,由于我市对环境保护工作不够重视,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全市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还老百姓一片蓝天,治污是关键。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化工企业和重金属排放企业作为环保监管的重中之重,通过关停淘汰、限期治理、挂牌督办等办法,开展集中整治和专项治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保典型案例进行挂牌限期督办,先后无条件关停一批环保问题企业,对一些限期治理未达标的企业也实行了关停。去年,国家对涉铅企业以及小高炉企业实行重点整治,我市以铁的手腕,关停了所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涉铅企业和小高炉企业。

随着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正逐步进入寻常百姓家。当我们享受着汽车所带来的舒适便利的同时,汽车排放的尾气使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恶化,同时也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我市深入开展汽车尾气年检、道路抽检,禁止不达标车辆上路,强制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并严格执行车辆强制报废制度。同时,积极推进“国IV”车用汽油供应、新车注册登记执行“国IV”排放标准工作和全市油库、油罐车、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工作,以推进机动车污染减排,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针对城区多家工地可能形成的扬尘污染,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健全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机制,全面推行“绿色施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建筑施工扬尘、道路扬尘、物料堆场作业扬尘,并强化渣土车管理。同时,加强城市各类绿地建设,强化城市的滞尘防尘功能。

“碧水蓝天,鸟语花香”,市民张先生用简洁的八个字形容他眼中现在的高邮。确实,如今的高邮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新鲜了,这些都是邮城市民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充满着自豪感、幸福感。

今年6月初,国家技术评估组对我市创建国家生态市进行技术评估并开展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满意率达85%以上。这是群众对城市环境的褒奖,更是政府执政为民的真实写照。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