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党旗高扬谱新篇

2012-09-18 00:00:00    作者:陈军 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一面鲜红的党旗,让全部的力量为之凝聚;一面鲜红的党旗,为发展的道路指明方向。

回眸过去十年,我市党建工作紧扣追赶跨越发展、全面创建小康的时代脉搏,秉承创新创优的改革精神,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蓬勃发展;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进取,用一项项务实创新的举措,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抓关键 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

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是推进科学发展、造福百姓的关键和核心。

近年来,市委坚持把领导班子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龙头来抓,牢固树立“重品行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的用人导向,坚持把政治觉悟高、发展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群众基础好的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注重把大局意识强、宏观思维能力强、引领发展能力强的领导干部选用到党政正职岗位。近两年领导班子集中换届,我市遴选了一批学历层次高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党政正职岗位,换届后的乡镇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得到进一步优化,班子整体功能大幅跃升。同时,市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将乡局级领导干部离岗切线年龄进行了延长调整,激发了不同年龄段干部的工作热情,在领导班子中形成了老中青梯次合理搭配的格局,干部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化配置。

“发展要给力,关键靠能力”。市委在调优领导班子结构的同时,加强对干部的能力培训。2009年,我市三次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对接磋商,最终达成与浦东干部学院联合举办“党政干部能力提升专题研究班”的合作协议,如今,“浦东干部学院-高邮党政干部能力提升专题研究班”已连续举办三期,进一步拓宽了干部培训路径,提升了培训层次,增强了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市委在集中培训、周末课堂、网络学习的基础上,还坚持“走出去”开展学习,先后集中组织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部分综合经济部门负责人,赴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专题研修转型发展知识,组织园区和城建一线领导干部远赴新加坡学习园区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等知识,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拓宽眼界、启发思路,着力打造“三宽四有”型干部队伍。

抓改革 激活干部队伍生机活力

近年来,我市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着眼于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在干部选任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明显的成效。

2008年,我市在乡镇和机关部门试点推行“阳光选任”,全程公开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和环节,已先后组织2次公开选拔和公推公选,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通过竞争方式走上领导岗位,逐步实现了竞争性选拔常态化、长效化。此外,统筹城乡干部资源配置,加大城乡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条块之间的干部交流,促进干部多岗位历练,培养复合型领导人才,共组织35名年轻干部“下派上挂”锻炼、遴选45名机关部门中层干部进行跨部门轮岗交流锻炼,每年动态保持100名以上的后备干部和年轻干部在一线实践锻炼,初步建立了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链。

为考准考实干部业绩,2009年,我市制定出台《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乡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引导乡镇宜工则工、宜农则农,把领导干部的发展思路、发展举措指引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此外,根据园区发展的特点,在“三大园区”探索施行“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管理制度,激发园区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抓作风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化

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能就活动抓活动,只有紧贴中心大局,才会使活动保持旺盛活力;只有找准实现路径,才会使活动深入人心;只有坚持注重实效,才会使活动常态持久。2008年以来,我市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能力作风建设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创新活动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活化载体推进活动。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入开展“三问三求”、“百村千户大调查”等系列活动,精心编制新一轮“强县强镇、三年倍增”计划,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指明方向;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扎实开展“科学发展争一流”活动、“在一线创争、在一线展现”活动等系列活动,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创科学发展之先、争促进和谐之优;在能力作风建设活动中,广泛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政风行风评议活动、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推动各级干部在服务中提升能力作风。

注重实效提升活动。突出在基层一线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成效,总结提炼出“四线六心”工作法。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能力作风建设活动期间,市乡两级落实惠民办实事项目1468件,解决突出问题185个。2009年,我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得到中央巡视组充分肯定。

 

抓基层 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实

基层组织是党的执政基础。近年来,市委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谋划推进,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模式、活动方式,着力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阵地建设、网络建设,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际,积极探索在农业产业协会、三大合作组织、高效农业基地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中组建党组织。2007年以来共优化调整设置行政村党总支91个,建立专业性党支部220个。采取单独建、挂靠建、行业建等形式,建立“两新”组织党组织608个、商圈党支部9个。在2006年规模企业党组织组建率仅有39.1%的情况下,我市集中选派近300名机关党员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强势推进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从2007年至今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连年保持100%。去年底,我市选派党建指导员到“两新”组织工作的做法,被扬州评为组织工作创新创优“优秀成果奖”。

“班子强不强,就看领头羊”。从2007年至今,市委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对全市村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实施“星级化”管理的意见》等制度性文件,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选拔、教育管理,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要求,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争先进位的热情。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建立“市乡村”三级帮带传教机制,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全市共有12名大学生村官走上“两委”正职岗位,一批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项目正在乡村落地开花。

注重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2008年在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筹资200多万元,仅用4个月时间建成了304个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累计投入1005万元,用两年时间新建和改建108个村级活动场所,全市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有了显著改善。去年启动实施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计划,在扬州帮扶我市22个经济薄弱村的基础上,再次遴选56个机关部门与28个经济薄弱村开展“2+1”结对帮扶活动,实施“3111”脱贫攻坚工程,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推进驻区单位与社区党组织开展“六联六建”活动,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服务模式,多方筹资建成5个“一站式”城市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大幅提升了服务居民群众能力。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