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0 00:00:00 作者:陈富广 邵德军 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记者走访了开发区的振兴铝业、海德森能源、爱力生电池片、沿海特种材料等项目建设现场,尽管是节假日,但项目建设现场到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据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开发区共新开工项目2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续建项目16个,节日期间全区所有在建项目没有一个停工。
土地、资金、拆迁(征地)等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矛盾要素,这些“瓶颈”往往制约着项目的引进、落地和建设。如何打破“瓶颈”?开发区创新思路,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在招项目的同时,积极“跑项目”,在瞄准国家产业政策、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积极向上争取,千方百计解决项目落户的“前置”难题。为抓住国家清理整治涉铅企业的机遇,开发区在吃透、用足政策的同时,积极申报设立了全省第一、扬州唯一的电池工业园,并抓住契机,大力开展特色招商。目前,电池工业园已有3个10亿元项目落户,不久还将有一批项目落户。
土地供给是制约项目落户的要素之一。为确保重大项目优先供地,开发区同市发改委、国土局密切配合,超前谋划、超前包装、超前争取,今年申报土地点供项目2个、独立选址项目1个。同时,实施了马棚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加速宅基地专项拆旧,争取了挂钩指标600多亩。另外,还通过收回收购、协商共建、嫁接重组等方式,盘活了一批闲置土地,其中广源电缆公司实施了退城进园,盘活了华兴石机闲置土地和厂房。
为破解资金“瓶颈”,开发区在加大资金筹集和组织财政收入力度的同时,利用北关河风光带土地整理契机,促成北关河两侧土地具备上市条件,成功从高邮农发行、建行及扬州招商银行、华厦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3.6亿元,有效化解了资金难的问题。
重大项目建设涉及到拆迁、征地等难题,为确保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开发区把拆迁、征地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来抓,既保证项目建设又保障群众利益,在较短时间内分别完成了北关河174户、北澄子河47户、经十七路36户和电池工业园400户民房等拆迁工作。特别是北关河风光带和电池工业园附近民房的拆迁,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相关任务,为园区发展拓展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