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21 00:00:00 作者:胡行球 韩粉琴 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界首发展旅游业纪实
三月的界首,风景如画,游人不断。
万亩芦苇荡,芦苇青青,岸柳初绿,鸟儿啁啾……
界首护国寺内,游人信众感受着千年古寺厚重的文化积淀。
连标葡萄园内,草莓散发着诱人的芬芳,游人忙着采摘。
……
界首旅游资源丰富,几年前却“养在深闺人未识”。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一朝出阁众目倾”,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界首镇党委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大手笔、大魄力,更是该镇党委政府发展为民的生动体现。
丁国富 摄
大手笔规划:“三篇文章”彰显古镇新追求
界首,运河明珠、千年古镇,人文荟萃,古迹众多,既有始建于北宋初年的护国寺,也有建于明末清初的界首老街等。经调查统计,全镇现有文物点23处、市级文保单位7处、省级文保单位1处。
界首,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万亩芦苇荡一望无际,广阔滩地绿草如茵,是“天然氧吧、绿色海洋、鸟语世界”,也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
界首镇拥有其它地方无可比拟的旅游资源。但如何放大千年古镇的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快速提高界首旅游业发展水平?
“做活、做足、做优‘水’、‘古’、‘农’三篇文章,高水准、大手笔打造特色精品旅游项目,彰显千年古镇魅力,建设历史古镇、旅游名镇、产业大镇。”这是界首镇党政班子形成的共识和对旅游业发展的新追求。
“一半田一半水”,水面占了界首将近一半的面积,特别是万亩芦苇荡更是独一无二的资源。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界首大做“水”文章,以“你无我有、你有我独、你独我特”的开发建设理念,建设芦苇荡湿地公园,目前已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如今,游客乘车到界首,可从运堤东岸过渡船、乘快艇,抵达芦苇摇曳、滩地如茵、碧水环绕的芦苇荡,去享受冲浪、垂钓、采摘、湖上泛舟、品尝湖鲜等乐趣。
王林山 摄
文物古迹是前人留给后人的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为了把文物古迹保护好、传承好、开发利用好,界首成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编制了《界首古镇保护规划》,落实古镇及文物保护责任,加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同时,以申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为契机,加大古镇保护开发力度。该镇以护国寺、石板街为重点,修缮放生池、报恩塔,改造雪枫大学旧址等景观;结合地域文化特点,将挖掘整理孝子坊、城隍庙、界首驿站等历史典故,为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注入活力。
界首是大运河畔的农业大镇之一。为进一步将农业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该镇紧紧围绕“农”字做文章,以农兴游、以游促农。曹连标,界首镇一位朴实而精明的庄稼汉,2009年3月,他投资500万元在界首兴建了集观光、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葡萄观光园。曹连标坦言,这几年通过举办葡萄节,使得葡萄园的名声大震,每天游人不断,扬州多家旅行社将连标葡萄园列入“扬州二日游”“扬州三日游”的精选景点。
发展大旅游,需要大宣传。界首镇发挥大智慧,巧打旅游宣传促销牌,提高宣传效果。
这几年,界首镇通过召开古镇保护高峰论坛会,展示界首古镇魅力;举办界首茶干节,吆喝茶干,吆喝界首……
这几年,界首镇邀请全国、省、市著名作家、艺术家、名人来此观光采风;多部影视作品来芦苇荡拍过外景,如今的芦苇荡已成了远近闻名的“影视基地”……
旅游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加之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和名家名人、影视作品的效应,树立起界首旅游的品牌形象。这几年,到界首观光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2011年,全镇接待游客2.5万人次,2012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较上年翻了一番。
大魄力推进:可用财力的30%发展旅游业
“旅游发展,资本先行。”“发展旅游离开了投入,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界首镇党委书记夏春来告诉记者,镇财政经费并不宽裕,保证机关正常运转需要钱,保障民生需要钱,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需要钱,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也需要钱。钱从哪里来?夏春来说,除了向上争取外,镇里每年都拿出一定的资金发展旅游业,近三年来更是每年拿出镇可用财力的30%发展旅游业。
王林山 摄
虽然界首镇党委政府每年从镇可用财力中拿出30%发展旅游业,但只是杯水车薪。界首旅游要长足发展,引入民间资本势在必行。界首镇党委政府显示出大魄力,在自身财力不济的情况下,改变了政府以往开发旅游大包大揽的传统开发模式,果断把芦苇荡经营权转让,并由此催生了全市乡镇第一家旅游公司——界首镇芦苇荡湿地公园公司。
刘爱林,原界首钢瓶厂的一名下岗职工,通过多年的打拼成为界首一位知名的在外成功人士,现在贵阳从事酱香白酒的包装与销售、家用厨房电器代理与销售以及房地产开发等。
“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人都有家乡情结,我也不例外。”3月14日,记者电话连线了刘爱林,他告诉记者,难却的故乡情结加之政府先期投入形成的效应,以及镇党政领导对发展旅游业的新追求,坚定了他回乡投资开发芦苇荡的信心。
从刘爱林决定投资开发芦苇荡开始,不到半年时间,他邀请了北京、上海以及省内的专家多次来芦苇荡考察,分析芦苇荡的开发方向,编制芦苇荡的发展规划。同时,积极组建公司运营团队,在中国智联网等国内大型人才招聘网站发布了人才招聘信息,并开出高薪,目前已经有苏州、上海、南通、南京、北京、吉林等地业内高管与其联系沟通,近期他将选择合适的人才到位上岗。
刘爱林计划投资近3亿元打造芦苇荡。他告诉记者,从正式接手到现在,已投入资金上千万元,主要进行基础设施的修复与维护。同时,与江苏大江水务公司签订了核心景区的供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协议,与中国城镇战略设计研究院签订了景区的规划、策划设计、包装推广协议,与扬州天宇工程设计装饰公司签订了景区内部装潢装饰工程承包协议。
刘爱林表示,芦苇荡具备打造一流景区的先天优势。他将借助这一优势,在景区设计、策划上用高端专家团队,运营管理用高端专业人才,景区营销推广联系更多的高端媒体,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界首芦苇荡打造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政府先期投入的2000多万元资金“四两拨千斤”,引来民间资本源源不断流入旅游业。“政府投入资金就好像压水井,正因为政府的一杯水垫底,后面才源源不断抽出水来,近几年投入界首旅游业的民间资本达亿元。”夏春来说。
王林山 摄
大实惠可期:旅游产业富民效应初显
陈玉华,界首镇三元大酒店的老板。问到他当初开酒店的初衷,他说,随着近几年界首旅游业的兴起,来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于是开办了这家酒店。“自从开了这家酒店后,酒店的生意非常火爆。到了节假日,得预定才有位置。”
在界首,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像陈玉华一样感受到了发展旅游带来的大实惠,他们致富的梦想也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一步步变为现实。据界首镇党委宣传委员居晓芳介绍,目前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全镇第三产业腾飞的“加速器”,有力地拉动了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和观光农业的长足发展 ,也极大地带动了地方农产品和湖鲜等销售。这几年,界首的饭店、旅馆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仅界首镇区,就有大大小小的旅馆18家,上规模的饭店4家。虽然饭店、旅馆越开越多,但到了旅游旺季以及节假日,饭店都是人头攒动,旅馆更是一房难求。
旅游业的兴起,也带动了零售业的火爆。“现在生意越来越好做了,今年的生意肯定也不会差。”界首集镇一商店老板对记者说,现在来界首旅游的人多了,镇上的零售业也兴旺了起来。
旅游业兴起的受益者不仅仅是集镇的居民,许多祖祖辈辈从事渔业的渔民纷纷转变观念,瞅准时机,开起“渔家乐”,吃上了“旅游饭”,生意都很不错。
旅游业兴起后,当地农民同样是受益者。界首葡萄大王曹连标大棚栽培中高档葡萄,现在的葡萄园,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由于曹连标的示范带动,葡萄园周围的一些农户在自家办起了家庭旅馆,来自各地的游客住在农家小院内,品尝着新鲜的农家菜,感受着当地农民的甜蜜生活。每到旅游旺季,农户们常常是刚送走了这批游客,马上又迎来下批游客。
记者日前来到连标葡萄园,只见许多游客正在葡萄园的大棚内采摘散发着诱人芬芳的草莓。忙着接待游客的曹连标兴高采烈地说:“为了将葡萄园做大做优,今年计划进一步扩大葡萄园的面积,兴建休闲会所等,提升葡萄园品位,从而接待更多游客,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动更多的乡亲走旅游致富之路。”
旅游业的兴起,还带动了农产品的热销。去年国庆期间,市场上芡实、菱角的价格分别只有8元/斤、5元/斤,而界首芦苇荡绿色有机芡实、菱角分别卖出了30元/斤、26元/斤的高价。
界首的茶干、湖鲜味道异常鲜美,远近闻名。来界首旅游的人,一般都会带上点茶干或湖鲜,或自家品尝,或馈赠亲友。“每到旅游旺季,茶干、湖鲜等十分紧俏,有时去晚了都买不到。”界首镇党委书记夏春来笑着对记者说。
近几年来,界首旅游业从小变大,由弱渐强,在全市旅游业中异军突起、声名远播。如今,运河明珠界首这方厚土正生机勃发,界首旅游业正迎着“朝阳”加速快跑、起跳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