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在追梦中实现绿色崛起

2014-04-15 00:00:00    作者: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我市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初春的邮城,绿荫如盖,繁花似锦。无论是行走在花木掩映、绿草如茵的街道小区,还是徜徉在碧波荡漾、绿意葱茏的河道两边,抑或漫步在乡村小道,每个邮城人都会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家园越来越美。

“碧水、蓝天、绿地”,这是邮城人的梦想家园,如今,这一梦想正逐步变为现实。

有梦想才有追求,怎样的梦想引领着怎样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市没有停止过对绿色崛起的追求。特别是近年来,我市突出以生态文化为先导,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以生态规划为引领,以生态经济为主线,推进绿色发展、致力绿色崛起,形成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

环保优先,推动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当市场经济大潮汹涌而来,发展经济与生态保护产生激烈的冲撞时,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按照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推进的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生态保护和建设,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生态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连续多年出台“一号文件”专题部署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把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作为重大民生实事工程逐年加以推进,城乡居民充分享受到了生态创建带来的福利。

产业转型,走绿色发展之路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既要GDP的增长,又要COD的削减”;

“既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优化生产力布局、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发展循环经济、开展资源节约结合起来,以构建绿色经济体系为目标,把优布局、调结构、促转型贯穿生态市创建的全过程,逐步形成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经济模式,走绿色发展之路。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通过关停取缔、进园入区、提标改造,实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把生态经济作为鼓励发展的主攻方向,把清洁生产作为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环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广泛开展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大力推广节能降耗生产技术和工艺,先后建成近200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示范单位。

——做大做强生态农业。以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为契机,积极推广生态型种养模式,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不断减少农业种养面源污染,建成了一批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占全市种植面积的九成以上。

“四个不引”,以绿色引领经济发展

让我们追溯到2011年。当年3月以来,广东和浙江连发三起“血铅超标”事件,5月中旬,环保部下发《关于加强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的通知》,一场“肃铅风暴”由此拉开序幕。在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风暴”中,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一下子强制关停了29家非法且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电池生产企业。

经济要发展,环境要保护,“肃铅风暴”之后,这个正蓬勃上升的产业该何去何从?“把握行业淘汰落后、转型升级的机遇,在开发区建立全省唯一的电池工业园,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全市电池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经过深思熟虑,市委市政府作出这一重大决定。

一次行业危机由此衍变成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说干就干,我市迅速完成了一系列的环评和可行性论证,并通过省环保厅批复,建立全省首家电池工业园。

一开始,电池工业园就设定了“高门槛”:必须是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的电池项目;投资体量必须在10亿元以上;固定投资中25%的资金要专项用于环保设施建设。高门槛不仅没让大项目望而却步,反而引发国内外大企业抢滩开发区,一批高水平、上规模的项目纷至沓来。目前,电池工业园已落户10个10亿元以上的储能电池项目;最近,又被批准建设全省高性能电池特色产业基地。

“肃铅风暴”和设立电池工业园给我市最大的启示是:必须以绿色引领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近年来,我市围绕“绿色发展”主题,先后关闭一批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企业,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了一批节能技术改造和循环经济项目,近几年,我市减排总量均通过国家考核。此外,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坚持“环保第一审批权”,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和环评制度,坚决做到“四个不引”,即: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引,不符合准入门槛的项目不引,不具备污染处理能力的项目不引,污染负荷严重、超过区域环境容量的项目不引,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产生。仅去年,我市就劝阻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8个。

民生环保,百姓尽享“生态福利”

建设生态文明为了什么?“建设生态文明,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实现高邮的绿色崛起。”这是市环保局负责人对建设生态文明的诠释。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市坚持以创新的举措、扎实的行动、强劲的力度,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让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福利”。

大气是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条件。大气环境如何,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市实施蓝天工程,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太阳能、沼气能等清洁能源,目前全市已有一大批企业、饭店和2万多户居民使用天然气。深入开展汽车尾气年检、道路抽检,禁止不达标车辆上路,强制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城区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2013年我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93.1%,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98.3,位居全省第三位,远超小康指标。

城在绿中,绿在城中,人在花园中,是现代人追求的一种人居环境。按照“规划增绿、拆旧铺绿、见缝插绿、全民造绿”的思路,我市推进沿湖、沿河、沿路绿化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相继建成了蝶园广场、海潮广场、文游广场、净土寺塔广场、城市东入口、盂城驿扩容一二期改造等一批绿色工程,被命名为“江苏省园林城市”。各乡镇也相继建成了一批集镇公园、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工程。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了一批生态经济林和农业生态园区。

此外,我市还实施了清洁家园工程,对马饮塘河、大寨河、大淖河、小淖河、北澄子河、穿心河等城河进行整治,有效解决了城河水质黑臭现象。完成北澄子河三垛至城区段综合环境整治,北澄子河三垛西大桥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城区和各乡镇(园区)均建成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实现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如今高邮的农村,垃圾不见了,环境改善了,农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

高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也是受益者。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改善了环境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播撒了生态文明的种子,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破茧化蝶的高邮将继续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文美与自然美交相辉映的美丽家园。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