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7 00:00:00 作者:胡行球 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菱塘回族乡清真村中心组村民胡长玉在打工时意外腿部骨折,他的爱人2010年患病住院花药费8万多元,还有80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家庭十分困难。在乡里的协调帮助下,目前,已有市级机关部门与他家结对进行帮扶,村里又帮助安排他的儿子和儿媳分别到本乡的中大电缆公司和惠众服饰公司打工,小两口年收入逾5万元,还能就近照顾生病的父母和年迈的奶奶。这是菱塘回族乡为贫困户量身订制帮扶措施的一个缩影。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菱塘回族乡将学习课堂搬到了扶贫帮困一线。
摸清摸实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第一步。为此,从3月初开始,由菱塘回族乡党政班子成员、基层干部、退休老干部等组成的调查队开始逐村、社区进行摸底排查,核查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的农户以及致贫原因等。同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梳理、分析,为贫困户量身订制“帮扶菜单”。
菱塘回族乡民政助理、社保中心主任韩连湘告诉记者,扶贫帮困两年行动计划开展后,各帮扶单位根据帮扶户的实际状况加大帮扶力度,丰富帮扶手段,创新扶贫模式。对家庭困难上学难的学生,组织企业、乡村干部、爱心人士与其结对,捐资帮扶就学,直至毕业就业;对贫困户家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组织干部协调企业及相关部门因人培训、安排师傅带岗帮就业;对因病致贫户,按政策帮助落实 “新农合” 报销、大病救助,组织企业、部门捐款帮治病;对有残疾人的家庭,组织干部分别帮助落实治疗、康复训练、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安排企业就业、重残补助等措施,确保能就业的就业、不能就业的生活得到帮助。
对有一技之长、想创业的,菱塘回族乡落实优惠扶持政策,组织干部定期上门指导,协调落实到位,确保开张营业帮创业;对不能出门就业或年龄偏大不能打工的,组织干部定期上门引导,帮助选定项目、农技人员帮助传授技术、企业资助生产周转金、农业龙头企业签订高于市场价购销协议,确保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到位和农户致富。
菱塘回族乡龚家村大桥组低保户张青和因视网膜脱落,医治费用花去10多万元,成为因病致贫的低保户。在乡残联帮助下,他到扬州、南京等地参加盲人按摩技能培训,并成功取得中级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在走访过程中,乡干部得知张青和想开一间按摩店,便积极帮他跑手续、办证照,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日前,面积25平方米、设有5张保健按摩床的张氏按摩店开张了,闻讯而来的人络绎不绝。龚家村车棚组村民万长明2010年因病开刀花去十多万元,其家属照顾他三年无法挣钱,其父母年老无劳动能力,家境十分困难,在村支部的帮助协调下,其家属在村里的葡萄园打工,年收入有1万多元,其未成年女儿也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继续在校读书。菱塘村光明组村民吴永明儿子因病去世,儿媳改嫁,他和老伴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孙子、孙女,村里除给老人送来帮扶资金,还安排他参加村级道路保洁工作增加收入,在社会妈妈的资助下,两个小孩也解除了失学之忧……
菱塘回族乡分管负责人乔德国告诉记者,菱塘将通过扶贫帮困两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切实解决扶贫帮困工作推进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全面提升特困户、病困户、残困户等帮扶对象的致富信心,确保帮扶户的经济收入比帮扶前大幅增加,帮扶户年脱贫1/3以上,未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