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6 00:00:00 作者:韩粉琴 夏慧 来源:今日高邮
院士工作站进驻董氏特水
本报讯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领衔的科研创新团队正式与扬州市董氏特种水产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院士工作站,致力于异育银鲫“中科3号”大规模苗种生产技术研究及其它特种水产新品种育种和繁育技术研究项目,时限为3年。这标志着首家水产养殖院士工作站在我市正式成立。
董氏特水负责人董同瑚是吴江人,5年前,他看中高邮丰富优质的水面资源,来邮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占地1500亩的横泾种苗场、1000亩的周巷基地、300亩的司徒种苗场、300亩的甸垛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等,成为江苏省规模最大的水产苗种繁育和标准化精养基地。董氏特水同时还投资1000多万元在常州市建立一家水产品物流贸易中心,产品畅销长三角、京津唐、东三省和西北三省等,形成了集苗种繁育、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与咨询、物流贸易为一体的水产龙头企业。
鲜美的鳜鱼是人们喜爱的食物,然而由于鳜鱼养殖中所用的活鱼饵料在冬天无法存活,导致每年3至8月成鱼在本地供货断档,需从广东等地运入。近年来,董氏特水组织专家攻关,成功实施省级水产三新工程项目“鳜鱼及配套饵料鱼赤眼鳟反季节人工繁育技术集成示范”,突破了本土无法繁育鳜鱼苗及冬季养殖鳜鱼的局限,年繁育鳜鱼苗5000万尾。董同瑚表示:“本土育苗不仅质量有所保证,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成活率,促进均衡上市,亩综合效益至少在5000元以上。”
董同瑚告诉记者,他原本从事成品鱼贸易,在商海滚爬23年,深刻认识到了“产、学、研”相结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他们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黄颡鱼,年繁育全雄黄颡鱼5亿尾,全雄率达95%,大大提高了养殖综合效益。“这就得益于桂建芳院士的科研成果。有了院士工作站后,能让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市农委副主任孙桂尧表示,院士工作站落户高邮,对我市水产养殖品种改善、产业结构调整等具有重大意义。其作为高层次的科研平台,不仅可促进董氏特水发展,高邮其他养殖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可以汇集起来,向该院士工作站寻求帮助。他还期待桂建芳院士在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污染等方面有所突破,共同促进高邮水产养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