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1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向“小作坊”发单、企业之间互相挖人、乱涨工资恶意竞争、工人工作超时等是我市服装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群众反映强烈。针对企业、群众的诉求,作为行业主管部门的市经信委,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做到即知即改,迅速牵头组织成立高邮市服装行业协会,通过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经营行为。协会成立近三个月,“治乱”成效如何?日前,记者走访了该协会。据协会秘书长吴增林介绍,通过“遏制小作坊”“杜绝挖人”“建会员企业职工查询系统”“试行‘三统一’”等措施,目前,行业“乱象”已得到基本治理。
“小作坊”是影响服装行业发展,导致工资乱、合同乱、用工乱的根本症结所在,对此,大家深恶痛绝却又束手无策。服装行业协会成立后,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求每家会员企业不得向“小作坊”外发加工业务,并作出承诺。同时,通过“新闻媒体、群发短信、印制通告、举报有奖”等形式,提醒会员企业不得向“小作坊”发单。常州华丽达公司、苏州富特丽公司和扬州笛莎公司在邮加工企业存有向“小作坊”发单的行为。协会接到举报后,迅速发函到上述企业,并责成加工企业立即收回外发业务。通过一系列措施,目前,会员企业已停止向外发单业务,部分“小作坊”已关门停业,加入“正规军”的行列。
企业相互挖人,是引发哄抬工资、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主要原因。有些不守信的职工,当月工资一拿就走人,再到另一家企业要工资补贴,如同“走马灯”;有些不讲诚信的企业,为了挖人,随口承诺,导致年终工资纠纷不断。为此,服装行业协会按《自律公约》办事,会员企业只要相互挖人,投诉接到一起查处一起,并对挖人企业进行罚款。同时,对执行“公约”较好的企业通过群发短信的形式在会员企业中通报表扬。6月份,咪咪服饰的一个班组集体擅自离厂,协会及时提醒会员企业不得“收留”,结果,这批员工在外“飘荡”几天后,又主动回到原厂上班。至目前,协会共收到19家企业有关“挖人”的投诉,均妥善进行了处理,有效稳定了企业的用工秩序。
为控制服装企业员工无序流动,服装行业协会在建立“高邮市服装行业协会”网站的同时,还建立了“会员企业职工查询系统平台”,以便于适时了解企业员工相关流动信息。同时,还通过建立“协会工作群”,让会员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对协会提意见和建议。
为有效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服装行业协会还在开发区服装企业内开展“工资统一标准、发放统一时段、工时统一模式”的“三统一”试点,并以协会名义下发《通知》,张榜公布每家会员企业员工的工资定额、发放时段和上下班时间,避免了企业员工之间相互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