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6 00:00:00 作者:刘生华 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 每年遴选中青年优秀人才30名左右,培育期4年
● 每年培养工程硕士人才25名以上,学期3年
记者日前从市委人才办获悉,为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着力培养支持我市基本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基地型产业等经济发展领域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的中青年优秀人才和工程硕士人才,从2014年起,我市每年遴选中青年优秀人才30名左右,培育期为4年;每年培养工程硕士人才25名以上,学期3年。
对12类人才提出具体要求
据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中青年优秀人才培育对象的基本条件为:人事社保关系在我市企事业单位(含社区、社会组织,不含行政及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3年以上;近3年来在一线专业技术或高技能工作岗位上取得明显业绩,其成果贡献为同行和社会认可;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未入选过市级以上人才计划。
根据计划,培育对象共涉及中青年优秀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服务业人才、建筑业人才、旅游人才、金融人才、文化人才、教育人才、医疗卫生人才、高技能人才等12类本土人才。对每一类人才都有具体要求,如“中青年优秀企业家”要求积极从事公益事业,所创(领)办企业近三年来入库税金年增长幅度在15%以上或累计达1000万元;中青年优秀金融人才要求在金融产品创新、企业并购重组、推进企业上市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工作业绩,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奖励。
工程硕士人才培育对象的条件为:社保关系在我市企业1年以上;最高学历达到报名条件要求,通过国家统考,取得工程硕士学位后能为所在单位连续服务3年以上。
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培育
据了解,对于中青年优秀人才,我市将通过组织选派或自行联系方式,每年选派培育对象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考察访问,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导师制,积极为培育对象聘请相应领域的权威专家作为导师,促进其尽快成长。对于工程硕士人才,将依据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结合高邮产业需求,确定培训专业方向,采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办班的形式进行培养。此外,对秦邮英才分行业、分类别建立秦邮英才信息库,组织开展多层次的联谊交流活动,促进人才互相切磋、加快提升。
针对培育对象,我市还将在科研管理、事业平台、经费使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制定落实重点培养支持政策;优先安排培育对象申报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重大成果转化、优势学科建设等项目。同时,优先推荐培育对象申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或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培育对象、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扬州市“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扬州英才培育计划”等。
另据了解,我市还将为培育期内的中青年优秀人才每人每年安排1万元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培育对象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培训进修、购买书报资料等;对参加培训并取得工程硕士学位的人才,市财政给予每人5000元补贴。
为充分发挥培育对象在决策咨询、重大项目攻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我市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以基地为载体,支持和鼓励培育对象创新创业;定期组织培育对象到基层、企业和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以“秦邮英才”为引领,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各层次本土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