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9 00:00:00 作者:夏慧 来源:今日高邮
金秋时节,美丽的高邮湖在微风吹拂下波光粼粼。扬州高邮湖生态渔业公司养殖的“宝湖”牌清水大闸蟹就生长在高邮湖里,它们不吃任何颗粒饲料,不使用任何药物,它们的“美味”就是高邮湖里的一尾尾野杂鱼。近日,记者在该公司大闸蟹养殖基地看到,广阔的湖面上建有一眼望不到边的标准化浮式抗风浪网围。“湖区水产养殖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扬州高邮湖生态渔业公司负责人王假真介绍说,正是秉持这一理念,他们公司始终坚持走“人放天养”的生态化增养殖路子。
据了解,2003年和2005年,淮河流域相继发生特大洪水和较大洪水,高邮湖养殖生产严重受灾,湖情变化使传统的围网养殖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此背景下,以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渔业资源为前提的高邮湖水产养殖新模式——浮式抗风浪网围生态养殖模式应运而生。
浮式抗风浪网围生态养殖模式是扬州高邮湖生态渔业公司的一项渔业科技创新成果。该模式针对高邮湖过水性湖泊的特点,采用浮式抗风浪网围结构,解决了传统网围不能随水位涨落自动升降、大风浪情况下桩网易倒伏、水上部分墙网易老化以及网围破坏自然景观等问题。此外,根据高邮湖生态系统现状及大闸蟹对环境的要求,合理确定蟹苗放养量,并科学适度增养殖其他鱼类品种及数量。一般情况下,增养殖水面蟹苗的投放密度每亩在80只左右,螃蟹饵料主要来源于湖里的水草和小杂鱼,不使用任何人工饲料、鱼药、添加剂等物品,从而探索出一条“生态化、低密度、不投饵”的“人放天养”增养殖路子。
据介绍,扬州高邮湖生态渔业公司大闸蟹养殖面积约30000亩。为了提高管理成效,该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养殖监控体系,不但购买了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对养殖环境进行日常监控,还邀请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食中心、省渔业环境监测站等相关部门对苗种投放、日常管理、产品质量、运输销售等进行全程监管。在捕捞方面,该公司坚持选择性捕捞,注意控制捕捞强度,做到捕大留小。“大闸蟹逐渐成熟后,我们先对大闸蟹大批起捕,再分规格、分公母在小网围中集中‘暂养’,以便加强‘育肥’和批量即时上市。”王假真解释说。
经过多年努力,扬州高邮湖生态渔业公司的水产品质量获得了市场和相关质量部门的肯定,相继通过了省和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和无公害产地认证。去年,该养殖基地还通过了输台大闸蟹直供基地认定考核,是高宝邵伯湖区和扬州市唯一一家获得出口台湾地区“通行证”的大闸蟹养殖企业。
对于今年大闸蟹的销售,王假真表示,虽然目前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但坚持“人放天养”生态化科学养殖的“宝湖”牌清水大闸蟹的优势仍十分明显。“优质天然的大闸蟹,不愁没人买。”王假真说,目前,该公司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已接到了近10吨大闸蟹出口的意向性订单,实现国内外市场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