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30 00:00:00 作者:卢国庆 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 近日,喜达屋环保科技的张延荣、康乐机械的高强、汉升高分子的常军、康宝电器的李秦川等7位博士各携“看家项目”竞逐“绿扬金凤计划”。这次,无论是项目的含金量还是申请的人数均创城南经济新区历史新高,为“人才强区”战略加重了砝码。
近年来,城南经济新区围绕“人才强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政企联动加强人才引进、市区结合加重人才奖励,形成了高层次人才争相涌入、科技创新成果“井喷”增长、人才企业新区共进共赢的喜人局面,并逐渐成为上海交大、湖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2所高校输出人才、转化成果的“黄金宝地”。至目前,新区已累计引进博士以上人才52名,其中有10人获省“双创计划”资助,12人获扬州“绿扬金凤计划”资助。今年引进的张延荣自带光触媒项目和章军的稀土夜光塑料项目科技含量高,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均属国家重点鼓励项目。项目自问世以来,迅速抢占市场,形成喜人的销售业绩。此外,朱秀玲博士的医用TPU高分子材料、伍林博士的干熄焦节能减排技术等创新项目一举攻克关键技术堡垒,揽获了自主知识产权。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扩大高层次人才规模、优化人才结构、激发人才活力,新区成立了人才办,全方位地为人才创造生活舒心、待遇优厚、平台优越的环境。在全力争取市健康保健、金融支持创业、住房保障等6项政策的同时,新区还立足尊才重才奖才,制订了人才政策升级版,对当年获批的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省“博士计划”或扬州“绿扬金凤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同步享有省、市资助和新区5万元、2万元、1万元的大礼包;出台《关于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和发展的奖励办法》,鼓励人才帮助企业突破核心技术和成果嫁接企业,实现产业化,并在发展人才以知识产权参股企业方面大胆“尝鲜”。在奖励政策引导及专职人员的服务下,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释放。近两年,新区共获批专利74项、发明专利25项,一批成果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人才和高科技项目源的竞相涌入激活了新区的发展能量。今年1至10月份,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9亿元,占规上产值的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