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09 00:00:00 作者:韩粉琴 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去年市经信委牵头,企业新增省进口银行1000万元的信贷支持,保证了年度资金良性循环,公司增加了近1个亿的开票销售。”日前,江苏广源电缆公司董事长谭金龙兴奋地向记者介绍,2014年公司实现开票销售2.2亿元,同比增长近70%。他将这份喜人成绩单的取得归结于扬州市委“2号文件”在高邮的深入贯彻落实。“工商、质监、经信、科技等部门的服务可谓360度无死角。检查少了,收费减了,服务好了,使我们企业真正做到一门心思忙生产。”
谭金龙的这份感慨代表了全市众多企业家共同的心声。据了解,我市将贯彻落实扬州市委“2号文件”与践行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有机结合,一轮轮找问题、促整改、抓落实,以“铁腕”整治沉疴积弊,挥“利剑”斩断伸向企业的“四乱”黑手,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心更静、劲更足,发展的势头更猛。
涉企行业协会“一整到底”
集中治理27个涉企协会,7个已注销,整治力度之大全省领先
“戴市场的帽子、拿机关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干部兼职的位子。”涉企行业协会乱象一直为社会诟病,高邮也不例外。
市纪委执法(效能)监察室主任马宝元清楚地记得,2013年底到任时,原分管领导叮嘱他:“将涉企行业协会治理好,将是首功一件。”马宝元慢慢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到2013年底,全市各种社会团体组织156个,其中涉企行业协会27个,协会与部门职能不分、办公场所不分、财务不分、机关干部兼职等不规范现象,难免出现“衙门”作风、部门服务“资源化”、公权“私器化”……但因种种原因,这个难题总是查处难到位,一直悬而未决。
2014年初,市领导在践行群众路线、走访调研群众时,涉企行业协会光收钱不服务、乱收费不干事等问题再次被摆上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掷地有声地提出:落实扬州“2号文件”,向沉疴积弊开刀,再难的骨头也要啃。涉企行业协会整治被列为市委第一批即知即改重点事项。
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去年8月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涉企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实施意见》,要求以政会分开、自律发展为目标,抓涉企行业协会清理规范,实现职能、机构、人员、财产与业务主管单位“四分离”。
市纪委、市优办、民政局等部门一着不让、步步紧逼,多次召开会议,深入相关部门单位,检查督促涉企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注销高邮市建筑质量管理协会、高邮市企业信用管理协会、高邮市机动车驾驶员协会、高邮市检验检测协会、高邮市建设工程监理造价协会、高邮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高邮市危险物品治安管理协会等涉企行业协会7家,在协会兼职的67名机关干部全部辞职。保留的20个涉企行业协会,均实现与业务主管部门“四分离”,确需兼职的机关干部均按干部管理权限到组织、人社部门报批。
谭金龙告诉记者,前不久,扬州一家行业协会会长到广源电缆公司,意欲收点会费等,他摆出治理行业协会的“尚方宝剑”,该会长旋即知难而退。
去年,《现代快报》对高邮涉企行业协会专项治理行动进行了报道。周边县(市、区)来邮调研时,对高邮市委市政府、市优办治理涉企行业协会的强力举措大加赞赏。日前,扬州市基于高邮实践做法出台《关于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的实施意见》,在扬州市范围内全面推行。
打破中介机构垄断“壁垒”
还企业自由选择权,中介机构丢了“铁饭碗”赢得“金饭碗”
车逻一企业到市区A银行办理科技项目贷款,需要提供房产抵押评估报告,而企业手中的这份报告是B银行推荐的中介机构做的,A银行不予承认。企业重做评估增加成本事小,延误时机商机令人着急。企业负责人一急之下向市优办求助,优办有关负责人牵头解决这一问题后,发现这也是众多企业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各银行推荐的评估公司各不相同,给企业融资增加麻烦。市优办召集全市8家金融机构会商,请他们推荐大家普遍认可的3家以上抵押评估公司,既供企业自由选择,又促进评估报告互认共享。
企业投资、立项、信贷等需要很多的专业审查、评估认证、鉴定报告、技术咨询,由此也滋生出从事相关工作的涉企有偿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一些中介机构主动与相关主管部门挂靠联姻,以便“背靠大树好乘凉”“坐在树下等果子”。但垄断易生傲慢、腐败,如何规范涉企中介机构管理,是热点焦点也是难点。
市委市政府同样选择直面这一共性难题!去年我市出台了《高邮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涉企中介机构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政府部门“自断臂膀”,坚决将原先挂靠在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的中介机构剥离出去。据统计,全市涉企中介机构共83个,其中,涉及具有中介机构性质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5个。
“把中介从‘保护’中抽离出来,破除部门固有利益,真正做到‘放得下’。”市优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7、8月份,市优办等部门分两批次分别对市诚信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等8家、市宏翔房屋拆迁置业有限公司等9家共17家各类具有代表性的中介机构进行了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分别向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和中介机构发出《质询函》9份。市纪委、监察局对相关信访举报高度重视,优先安排调查,快查快结,对3个部门下达《监察建议书》。
市房管局副局长徐金鹏告诉记者,他们单位下属的诚信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在面向市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无偿承担了很多政府指令性任务。但为了完全开放市场、促进公平竞争,房管局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成立了清产核资组、组织宣传组、纪律监察组、法律服务组,将脱钩改革进行到底,目前改制工作基本到位。从今年2月起,诚信房地产评估公司将彻底摘掉“红帽子”,和全市其它9家房产评估中介结构一起在市场中竞争搏击。对此, 诚信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家强说:“丢掉‘铁饭碗’,才能捧上长久的‘金饭碗’。完全扔进市场反而有利于练就真本事,对公司长远发展是件好事。”
目前,我市10个具有审批事项的部门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相关窗口公开了62家中介机构信息,各审批事项从业服务中介机构均在3家以上,其中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窗口公开了8家中介,供企业办事人员自由选择,部门推荐、指定或变相指定中介机构的行为得到纠正。
充分竞争带来市场活力增加,中介机构竞相比质比价,企业得实惠享福利。目前全市中介机构服务收费普遍下降,办理时间普遍缩短。
狠抓机关作风建设
刮骨疗毒,正风肃纪,坚决斩断伸向企业的“四乱”之手
最近,市纪委向各部门发出关于严格年底考核的通知,并与市人社局对接,对2014年明查暗访中的65名查处对象“算总账”,再抓处罚落实,确保发挥惩戒措施的震慑警示作用。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机关作风慵懒散怠,人民群众深恶痛绝。面对种种机关“怪现象”,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纪委、市优办深入开展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庸懒散、不作为、乱作为”专项治理行动,涉企“四乱”(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和乱摊派)专项治理行动,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专项治理行动等,对6个涉企行政服务部门和27个涉企行政执法部门就涉企检查报备、企业“安静生产日”执行情况、执行“首违不罚”、“容期整改”制度、涉企行政处罚审批制度等12项内容进行对口检查,不断“回头看”巩固整改落实成果。同时,市纪委印发了坚决反对“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九严”“十不准”规定,每月一检查一通报,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狠抓机关作风建设。
去年,市纪委共查出机关作风问题56起、处理机关工作人员65人,其中,公开曝光7人,通报批评19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25人,诫勉谈话23人,扣除绩效奖金11人,给予党政纪处分3人,免职1人,停职1人。市纪委、市优办对6起涉企乱收费行为进行了查处和纠正,对2起涉企行政处罚行为进行了查处,9名违规接受服务单位吃请的机关工作人员受到问责处理,其中给予3人党政纪处分。
正风肃纪、风清气正。“以前,有的部门隔几天就来企业检查、到企业要吃要喝、随口要价乱收费。现在服务优、态度好、收费低、效率高。”扬州伊兴机械相关负责人陈普山告诉记者。甘垛镇大海鸭业主管栾友芝感慨地说:“现在部门单位到基层乱检查的没了,真真实实送服务的多了,来企业吃喝也基本看不到了,干部作风真变了。”
转作风优服务,净化企业发展环境,采访中,不少企业负责人均对全市优良的投资环境给予充分肯定,“ 扬州市委服务企业的‘2号文件’在高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令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