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5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新年伊始,“蛮拼的”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络热词。回顾2014年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大家无不倍感振奋,重大项目建设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火车头”。去年,全市新开工10亿元项目10个、5亿元项目6个、亿元项目40个,新竣工10亿元项目6个、亿元项目40个,新签约10亿元项目9个、亿元项目61个,实现了重大项目新一轮全覆盖。
锲而不舍 久久为功
回首去年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大家也是“蛮拼的”。各乡镇、园区及部门在抓项目建设过程中,招一项、盯一项、成一项,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精气神始终贯穿在每一项工作中。去年1月,市委市政府把当年确定为“重大项目突破年”,要求全市上下一起想、一起干、一起闯,凝心聚力实现重大项目建设新突破。为此,新一轮重大项目“突围战”就此打响。正月十八,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如期举行,市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挂钩联系一个重大项目,及时帮助协调解决相关矛盾。他们赴一线招商、一线挂联、一线督查、一线协调,全力推进项目有序实施。市相关部门对每一个项目及时跟踪对接,跟踪服务,把矛盾解决在一线,高起点协调、高水平服务、高效率推进,全力促进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
在市重大办采访时,那里的同志们都说,一年中,每一个乡镇园区、每一个职能部门、每一位挂联领导,都时时盯着项目建设的进展。在重大办,有一张“‘四新’(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项目进展情况一览表”,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个乡镇、园区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为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我市建立起“月度通报、季度观摩、年度总结、年终考核”的长效督查推进机制。同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定期深入项目建设现场进行督查、现场办公、分类指导。据市重大办负责人介绍,全市所有在建重大项目现场都安装了360度旋转摄像头,把一个个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实时传输到扬州市重大办,并随时供市领导调取督查。去年,我市除自身组织多次重大项目建设观摩督查现场会外,还三次为扬州市重大项目建设观摩提供现场,并受到了扬州市领导及兄弟县(市、区)领导的一致好评。
项目为王 动力无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回顾2014年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无不让人感到,一个个大项目,夯实了城市发展的根基,奠定了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基础,更提振了建设美丽新高邮的发展自信。
在市财政局,记者看到这样一组数据:2014年,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24亿元、增长11%;国税总收入首超20亿元,地税组织收入创历史新高,达34.12亿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项目的支撑,尤其是重大项目的支撑。去年,华翔有色金属材料公司、秦邮特种金属材料公司、华富储能公司等三家企业累计入库国税收入2.05亿元,同比增加1.17亿元,其中,华翔公司入库税收1.18亿元,同比增长212.32%。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欣喜地说,缺乏纳税大户,一直是我市的“短腿”,我们羡慕别人拥有“纳税达人”,现在我们也有了!
一个项目成就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撑起经济发展的一片蓝天,同时还带动相关配套企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新开工、新竣工的100多个重大项目已吸引30多家配套企业入驻我市,涉及机械装备、电线电缆、照明灯具、纺织服装等基本产业和新兴产业,并拉动就业超过5000人。市发改委主任杨向东说,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大项目、大企业才能铸就大产业,大产业才能推动大发展。这几年,我市发展态势之所以强劲,且多项指标名列扬州各县(市、区)前茅,就是因为有大项目的支撑和发力。市经信委主任陆炜认为,尽管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但我市的重大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集聚了厚实的“爆发量”。这些大项目,不但起到了经济发展“压舱石”和“稳固器”的作用,而且还弥补了光伏产业不“景气”造成的缺口,同时还发挥了强劲的拉动效应。
转型升级 创新驱动
以往观摩重大项目建设现场见得多的是大戗牌、大工地、大厂房,而现在看到的是大设备、大商贸、大物流。这充分表明了我市借助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回眸2014年重大项目建设,一批“高大上”项目纷纷登台“唱戏”,并逐渐成为我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方向盘”。总投资25亿元的波司登世贸国际广场,不仅创造了我市现代服务业项目投资规模之最,还创造了单个项目建筑面积之最;诚信物流电子商务项目,首开我市现代电子商务业态先河;华翔有色金属材料公司运用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改造项目,达到了企业“零排放”目标,并实现月均纳税1000万元以上;秦邮特种金属材料公司通过新上工艺技改项目,使公司成为国家工信部环保型示范企业,去年开票销售达70亿元……据了解,去年新开工的10个10亿元项目、6个5亿元项目、40个亿元项目,以及新竣工的6个10亿元项目、40个亿元项目,正不断调优我市的产业结构。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市也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先后关停并转了近30家涉铅企业,凤凰涅 ,挺过了产业阵痛期,建成了目前全省唯一的电池工业园、省高性能电池特色产业基地。目前,电池工业园已拥有海德森、艾诺斯、华富、富威等10多个10亿元项目,并引领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同时,我市还全力打造清水潭旅游度假区,实施市河改造、盂城驿扩容等工程,以项目建设带动高邮旅游业品质的提升。
去年,我市在重视大项目带动产业集聚的同时,更注重大项目的科技支撑,科技产业孵化园、科技产业综合体、大连理工大学高邮研究院等一批“智慧芯片”已成为助推我市转型发展的“核动力”。去年,我市有3人入选省“双创”计划,6人入选省“博士集聚计划”,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05项,近200名专家、博士柔性进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2%。与此同时,我市还大力实施企业上市工程,以掘金资本市场实现量质并举。去年,润华电缆、德运塑业、金宏泰公司等3家企业先后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敲开了进军资本市场的大门。
回眸2014年,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一起想、一起干、一起闯,盯一样、干一样、成一样的结果,它不仅为我市今后更长时期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拓宽了道路,更为我们在新常态下激发新动力、把握新机遇,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美丽新高邮增添了豪情和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