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5 00:00:00 作者:陈军 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尽心尽力、履职尽责,把党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把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具体化,形成了大抓基层、常抓不懈、狠抓落实的机制和导向——
“以前镇党委书记到村里,过问最多的是经济指标;现在到村里,查得最多的是党建活动、党员教育管理等情况,我们明显感到镇党委书记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盯得紧了、抓得实了。这对我们村党支部书记来说既是触动,也是鞭策。”日前,三垛镇官垛村党支部书记王仁兵谈到地方党委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深有感慨。
今年以来,市委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动摇,以推进实施“基层党建一把手工程”为载体,抓责任、促规范,创特色、激活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更加稳固。
真正在责任上“严”起来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在年初全市党建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韩方就落实党建责任提出了严格要求,并与13个乡镇(园区)党(工)委书记签订了抓基层党建责任状,各乡镇(园区)也分别与所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签订抓基层党建责任书,一级抓一级,推动责任落实、压力传递。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一把手”是关键。针对个别地方党组织书记存在的重经济、轻党建,甚至以职能部门工作代替书记全面履责的情况,市委研究出台了《关于实施“基层党建一把手工程”的意见》,谋划设计理论武装、组织覆盖、素质提升、阵地升级、民心关爱、示范带动、基础保障、清风廉洁等8个子工程,实施量化管理和挂图作战。同时,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跟踪督查机制,建立“一把手”党建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检查约谈制度、基层党建述评考核制度,形成鲜明的考评导向。4月7日,又专题召开实施“基层党建一把手工程”座谈会,通报一季度督查结果,与会的13个乡镇(园区)党(工)委书记交流推进实施情况;7月17日,再次召开“基层党建一把手工程”现场观摩会,通过看现场、交流经验做法等形式持续发力推进,以“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抓责任落实,推动形成“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始终把“服务”镌刻在党的旗帜上
“群众评党务,关键看服务”。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紧扣“服务”主题抓基层、强基础,制定出台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载体、优化服务保障等入手,推动各级党组织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见成效。针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两新组织多元等新变化,注重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集中居住区、小微企业、商街楼宇等新型组织上组建党支部,使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加贴近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深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今年排定16个村党组织、4个社区党组织作为新一轮整顿对象,采取领导挂村、机关联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包村等方式,实施“一村一策”定向限期整顿,着力补齐基层党建“短板”。注重提升服务能力,大力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上半年共精减村组干部201人,有效解决了基层人浮于事的问题。制定2015—2019年党员教育培训规划,上半年已对175名村党组织书记实施了全员轮训,市镇两级共评选出430名“最美农村青年”,储备了一批村级后备人才。实施新一轮年轻干部“墩苗计划”,选派14名年轻干部到村(社区)实践锻炼,选聘20名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充实了基层服务力量。从严抓好党员教育管理,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我市处置不合格党员的经验做法被扬州市委组织部转发。
为进一步强化党员日常教育、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党员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化、常态化,我市持续组织开展了“党员统一活动日”活动,由市委组织部统筹安排,明确每个月活动主题,落实党员学习教育、联系群众、志愿服务、民主议事等具体形式和要求,确保活动日“不落空”。制订出台党员志愿服务者队伍管理考核办法,引导党员志愿者开展常态化、专业化志愿服务。实施“服务大厅下楼工程”,开展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清牌行动”,市财政投入800多万元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全部达到省定标准,70%以上的村(居)开展政社互动试点,175个行政村远程教育网、便民服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组织服务承载力。
优先保障激发基层“一池春水”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根基。只有把基层组织建设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才能解决。市委坚持“强基层先要强保障”的理念,树立“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工作导向,健全完善了村党组织书记六项激励举措,建立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村“三大员”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公积金“两险一金”全覆盖。修订完善村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办法,开展新一轮星级化评定,“七一”期间,市委命名了一批四星、五星级村(社区)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为充实经济薄弱村“家底子”,市委市政府推进实施“亿千百”脱贫攻坚工程,从2014年起用3年的时间,筹集1亿元扶贫资金,每年新增1000万元收益,分类扶持100个经济薄弱村,在去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基础上,今年有望达到40万元。制订村级负担管理暂行办法,坚持费随事走,对村级日常支出实行分类处理,加大债权清收力度,让村级组织“轻装上阵”谋发展。为加大对基层党建的保障,市委专门建立党建工作专项基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专项经费;今年,市财政平均为每个村增加1.2万元转移支付,目前正计划由市乡两级财政按每个城市社区每年20万元、乡镇社区每年12万元的标准,建立社区为民办实事专项资金,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服务资金问题,让基层组织有财力干事、有能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