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蔚,则事业兴。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人才作为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来抓,继续强势推进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实施人才重点工程,建设人才工作载体,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致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推荐申报国家“千人计划”2人、省“双创团队”1个、“双创人才”11人、“双创博士”22人,较往年有明显提升;组团赴高校院所对接洽谈达成人才合作意向48项,邀请5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邮为企业创新发展“把脉开方”;兑现各类人才资助资金1000多万元……
今年以来,全市人才工作精彩纷呈、亮点频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党管人才的不断创新,也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夯实基础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党管人才是党的组织制度的重要部分,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在今年4月15日召开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方桂林要求,要构建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树立鲜明的人才工作考核导向,不断提高党管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市委人才办牵头制订出台《2015年全市人才工作要点》,把今年定为“秦邮人才集聚提升年”,实行项目化推进,确定深化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实施秦邮英才培养计划、招才引智活动、专利实施计划、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海外人才招引工程等57项重点人才项目,项目涉及13个乡镇园区和31个市级机关部门。同时,明确乡镇园区、部门的任务和责任,并开展季度化督查,整体推进全市人才工作。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了给引进人才创造发展机会,让他们有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开发区科技产业综合体、食品安全快检中心、大连理工研究院等载体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高邮镇“众创空间”、湖西新区“科技园”正全力推进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也乘势跟上,目前全市拥有扬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91个。
引进人才需要打造硬环境,更需要提供优质的软环境。今年以来,市委对已出台的政策加大了执行和落实的力度,为引进的一批高层次人才解决了住房、就学、就医、社保等现实问题。进一步完善“秦邮人才卡”服务功能,同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介媒体,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了识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
招贤纳士 创新拓宽引才渠道
“要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的桥梁纽带作用,注意把引才目光聚焦到科技镇长团成员的母校、同学、校友等优质资源上,探索走出一条‘以才引才’的新路径。”这是在今年2月13日召开的全市组织工作会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建年对拓宽招才引智渠道提出的具体要求。
从2012年开始,我市先后对接落实3批共24名科技镇长团成员来邮服务,在三年科技镇长团工作的摸索和推进过程中,我市开始意识到,科技镇长团成员背后的优质资源是企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有力后援。从今年开始,市委人才办牵头组织了“走进后方·科技镇长团成员院校行”主题活动,由市领导牵头,组织企业小分队赴科技镇长团成员所在的高校院所开展招才引智活动,谈项目、谈创新,引人才、引智力,成功达成人才引进、项目合作意向28个。
在招才引智过程中,我市坚持双轮驱动,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拓展了具有高邮特色的招才引智工作思路。在相关部门的争取下,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汤卫平等5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先后来邮为企业“把脉献智”。科技镇长团成员在服务好企业的同时,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围绕地方产业及企业发展需求,副市长、镇长团团长赵平帮助汉升高分子公司引进沈阳理工大学常军博士,副团长王朝辉帮助华能电缆公司引进澳大利亚工程院彼特院士团队,帮助迪萨机械公司引进武汉科技大学伍林教授,副团长林永兴帮助高升公司引进龙佼佼博士,团员王锋帮助天恒激光公司引进福州大学“闽江学者”王向峰教授及邓新国副教授……
政策为要 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
吸引人才,政策为要。在去年出台了金融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等6个政策性文件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我市又先后制定出台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实施细则、秦邮英才培育计划培育方案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人才激励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
正是一系列富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产生了人才集聚的“磁场效应”,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这些人才对于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外引人才和培养本土人才要实现“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跑得快。按照秦邮英才培育计划培育方案要求,目前我市遴选产生26名秦邮英才作为首期培育对象,他们将得到为期4年的重点培养和特殊支持,市财政每人每年安排1万元专项工作经费,为本土人才创新创业“保驾护航”。此外,我市还组织53名企业家赴大连理工大学举办企业创新与管理培训班,邀请郑州电缆职工大学有关专家到21家电缆企业开展个性化人才培训,帮助企业了解政策走向、解决发展难题、更新管理观念、提升发展能力。
筑巢纳贤士,凝心聚英才。今日的高邮,一个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一批批饱学之才、实干之才、创新之才正不断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