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百岁巷古民居修缮有新发现

2015-09-14 00:00:00    作者:杨文春 管玮玮    来源:今日高邮

63号古宅曾做过“高邮苏北荣校”教室

本报讯  当前,百岁巷古民居修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近期,该局在修缮巷内63号民居时,于大门楼上方发现有“苏北荣校教室”几个字,这些字的“重见天日”,标志着此处曾做过“高邮苏北荣校”的教室。

1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百岁巷的63号民居修缮施工现场,只见民居大门楼砖雕上方,红色的“苏北荣校教室”字样印于门楼上。“这是我们前两天在清理门楼时发现的,当时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石灰,从外表看,这些文字应该有些年头了。”负责该民居修缮工程的施工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后,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得知,为了进一步提升革命伤残军人的军事和文化素质,1947年,共产党各解放区创办了“革命残废军人学校”。按照要求,江苏省有4所“荣校”,第一所在高邮,第二、第四所在扬州,第三所在无锡。其中设在高邮的学校名称为“苏北中心荣誉军人学校”,于1950年9月建于高邮永清寺(现高邮老师范),1952年,更名为“江苏省第一革命残废军人速成中学”。1956年7月停办。“高邮苏北荣校”在当时主要接收负伤较轻、文化水平较高的伤残军人,学员最多时有9个中队,每个中队100多人至200人不等。

“过去,许多人一直以为‘高邮荣校’教学地点就在高邮老师范学校校园内,百岁巷的许多民宅在当时仅作为学员们的生活起居之处。”市文广新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苏北荣校教室”几个字的出现,确切地证明了历史上“荣校”曾将63号古民居作为教学地点,也进一步提升了该民居的历史文物价值。下一步,市文广新局将对63号古民居制作并悬挂名城解读牌,重点就其曾被作为“高邮苏北荣校”这段历史进行详细解读,让更多市民了解和熟知它的过去。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