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谱写党的建设新篇章

2015-12-30 00:00:00    作者:□ 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十二五”发展成就综述·党建篇

       “十二五”即将收官,“十三五”正在走来。

五年风雨征程,党旗更加鲜艳。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抓队伍、强班子、打基础,严刹“四风”,全面从严治党迈出坚实步伐,党建工作呈现出崭新局面,谱写了党的建设新篇章。 

如今,高邮的党组织已经将根扎在每一寸土地上,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共成长。

基层党建:根深叶茂

说起高邮基层党建,最响亮的品牌之一当属“第一书记”。

从2012年起,我市分2批从市级机关部门选派了73名副科职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第一书记”们牢记组织的重托,扎根基层,扑下身子,埋头苦干,在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群众生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奉献了各自的力量,实现了人生价值,赢得了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真心欢迎和普遍好评。

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为了让党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生机和活力,“十二五”期间,我市选派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强班子、育骨干、带队伍,将党建与扶贫一同谋划设计、一体推进落实,巩固了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同时,启动实施了年轻干部“墩苗计划”,分两批“精挑细选”出16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规模企业、招商一线、重点岗位、经济薄弱村和城乡社区进行挂职锻炼,参与的年轻干部在一线历练中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提升了能力、增长了才干,又达到了服务基层、服务企业、联系群众、增进感情的目的。

过去,由于农村待遇偏低、生活环境欠佳等问题,村级组织往往“留不住能人,网不住强人”。如何保持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加快农村发展?“十二五”期间,市委坚持“强基层先要强保障”的理念,树立“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工作导向,健全完善了村党组织书记六项激励举措,建立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同时,制订出台并修改完善《关于对全市村级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实施“星级化”管理的意见》,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争先进位的工作热情。

为充实经济薄弱村“家底子”,市委市政府推进实施“亿千百”脱贫攻坚工程,从2014年起用3年的时间,筹集1亿元扶贫资金,每年新增1000万元收益,分类扶持100个经济薄弱村。此外,市财政设立100万元党建工作专项基金,每年滚动使用,每个社区设立20万元为民服务专项资金,为每个村增加1.2万元转移支付,投入118万元对212个村远教设备实施更新升级,基层运行保障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作风建设:清风拂面

回首近年来受到的党性教育和锻炼,最让人刻骨铭心的,当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从2014年2月开始,到2014年10月结束。200多个日日夜夜,全市广大党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持续聚焦“四风”,着力改进作风,一股除弊去垢、荡涤灵魂的激流在高邮大地奔涌,党风为之一新。 活动期间,  全市有4600多名市级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认领服务岗位2500多个,近千名乡科级党员干部联系企业1700多家, 23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支书进家门”活动,千余名市乡党代表驻室开展活动,共走访15000余名党员、群众。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年初启动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让广大党员再次经受了一场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全市各级各单位党组织把专题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全面把握“三严三实”的本真内涵和实践要求,紧扣学习“三严三实”、践行“三严三实”,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部署上深入谋划,在行动上严格到位。眼下,“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秦邮大地向纵深推进,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党性进一步增强,作风不断改进。
为了深化和拓展专题教育活动成果,推进作风深入持续转变,进一步引领作风建设形成新常态,我市精心组织开展了“为官不为”专项整治,责令9家单位限期整改,对8名干部实行问责;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统一活动日”,全市60余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近千名党员志愿者在“四城同创”、为民服务等方面传递着正能量,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好形象,赢得了老百姓的好口碑。
窗口单位的办事效率提高了,政策落地了,进门脸好看了,办事不“卡壳”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近了,贴心的话儿多了,特别是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件件实事办到了心坎上;各级领导干部的“官气”少了,接“地气”多了,集体外出学习、开会、考察时,集中乘车多了,坐专车少了,实地调研多了……这是群众的普遍反映。我市各级各部门已然形成的作风建设新常态,如阵阵清风拂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
 
从严治党:弘扬正气
 
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在作风建设和从严管理成为新常态的形势下,“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坚持严字当头,把“严”的“链条”嵌入干部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使守规矩、守纪律成为我市干部的鲜明特质。
在落实从严治党的相关要求中,市委把从严教育作为从严治党的首要任务,为广大党员干部常补思想之“钙”,防止骨质疏松;常补党性之“钙”,防止骨质异化;常补作风之“钙”,防止免疫力差,不断筑牢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的思想根基。据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仅今年,我市先后在浙江大学等8所高校举办现代农业发展等9期研修班,在遵义干部学院举办2期党性教育专题班,依托党校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市级办班培训干部960人次,指导基层办班26期,培训各级干部2280人次。培训过程中,我市注重把思想教育、党性教育、作风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内容,做到“凡训必讲”,帮助干部补足精神之“钙”。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为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十二五”期间,我市在扬州率先启用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系统,对干部选任各环节实行实时记载、实时监控、实时预警、实时纠错,近年来新提任乡局级干部、机关中层正职全部纳入全程纪实系统管理。常态化推进领导干部“三责联审”和干部选任“一报告两评议”活动,今年共对9名党政正职实施“三责联审”,同时建立“三责联审”集中反馈、督查整改机制,促使领导干部依法用权,扎紧权力的“笼子”。集中组织干部监督“三员”对全市乡镇(园区)、机关部门选人用人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群众满意度偏低的单位进行书面反馈,促其限期整改。
多管齐下、破立并举的管党实招、治党实策,带动了党风政风进一步向好,促进了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风清气正的良好风尚正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