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8 00:00:00 作者:夏林锋 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我市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综述
突出理想信念和专业化能力重点,举办各种培训班,通过常态培训为干部常补思想之“钙”、党性之“钙”和作风之“钙”。
深入开展“为官不为”专项整治,责令9家单位限期整改,对8名干部实施诫勉谈话等处理。
对13乡镇(园区)和24个部门班子实施综合研判,反馈整改意见258条。
……
吏治清明,才能政治清明。2015年以来,市委和全市各级党组织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把“严”字嵌入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使用、监督管理全过程各方面,通过从严管理,净化政治生态,管出了好导向、精气神和正能量,让党风民意为之一振,让政治生态为之一新。
教育从严从实 补足精神之钙 筑牢思想之基
2015年5月20日晚,焦裕禄干部学院,一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展示青年干部风采”的文艺汇演在学院大礼堂精彩上演,参加演出的是我市部分中青年干部。
在兰考焦裕禄干部学院学习期间,青干班学员精心创作演出脚本,群策群力设计台词,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许多节目都是学员在学习焦裕禄精神过程中有感而发、结合高邮实际全新创作的。当晚的文艺汇演气氛热烈,精彩纷呈。据了解,这是焦裕禄干部学院成立至今,第二个登上学院大礼堂献演的培训班晚会。这是我市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筑牢干部精神家园的一个缩影。
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对干部进行从严教育是首要任务。我市充分用好思想建党这个传家宝,掌好干部教育培训之“舵”。2015年,我市先后在浙江大学等8所高校举办现代农业发展等9期研修班,增强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分批组织干部赴遵义干部学院、焦裕禄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培训学院、江西干部学院进行党性教育,接受精神洗礼;依托党校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培训班,市级办班培训干部960人次;指导基层办班26期,培训各级干部2280人次,所有班次中,党性教育课程比例达30%以上。
一系列的教育培训,让干部们补足了精神之钙,筑牢了思想之基。广大干部普遍反映,通过教育培训,思想上受到洗礼,灵魂上受到了触动,精神上受到警醒,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得到了增强。
规范选任程序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促干部见贤思齐
纳一贤达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则蔚然成风。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20字”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树立鲜明导向,规范选任程序,广开进贤之路。
2015年,我市继续坚持把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作为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选拔任用、任免谈话、送达、试用期满考核等工作程序,及时落实干部工作新要求,制定出台干部双向约谈制度、乡科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规范年度考核等次评定。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推动了一批干部跨部门交流;完成市卫计委、市场监管局机构改革班子配备工作,推进“城管进社区”组织网络建设。
“用人导向是政治生态的源头,用人导向正了,风才能清、气才能正,人心就顺。正因为用人导向正了,干部们都想好好工作、踏实做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用人导向更是治本的。”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在充分调研并试点的基础上,2015年,我市还把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工作作为干部工作的创新创优项目,全年共对36个乡科级领导班子实施综合研判,通过多维度设定研判内容,为领导班子“把脉问诊”,共向36个领导班子和226名领导干部反馈整改意见258条,逐一落实整改措施,促进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加强监督管理 为官要有所为 有权不可任性
针对我市干部中存在的执行不力、决策失误、缺乏担当、服务缺位、行为失范等“为官不为”情形,从2015年7月起,我市开展了“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敢于担当、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廉洁高效的良好政治生态。活动期间,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结合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重点明查暗访,责令9家单位限期整改,对8名干部实施诫勉谈话等处理。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如何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我市给出的答案是:把握“从严”基调,创新工作举措,狠抓推进落实,打好干部监督“组合拳”,让为官者干事创业有所为,同时要管好权力、慎用权力,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为了规范干部用权行为,我市出台了《“三责联审”结果等级评定办法(试行)》,建立联审结果等级评定、情况反馈通报、跟踪督查整改、问题线索移交四项制度,全年实施“三责联审”项目9个。
在干部选任过程中,我市加大对干部选任工作监督力度,全面开展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充分运用“评议数据统计分析模板”,对评议结果在面上作分类比较、按年度作升降对比,逐一进行书面反馈,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同时,按照干部选任全程纪实的新要求,规范运行网络版干部选任全程纪实系统,根据干部选任重点环节和基本流程,实时规范记载,按时上报审核,做到应纪全纪、一个不漏。完善定制单机版中层干部选任全程纪实系统,编制《操作手册》,给基层干部选任监督装上“电子眼”,筑起了选人用人“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