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4 00:00:00 作者:夏林锋 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全市人才工作综述
这是筑巢引凤的一年。这一年,我市出台了“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实施细则、“秦邮英才培育计划”培育方案等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通过政策驱动集聚各类优秀人才。
这是求贤若渴的一年。这一年,市领导带队,带着部门、带着企业、带着需求,广泛深入开展“百家企业进高校”“百家高校访高邮”“百名专家高邮行”活动。
这是硕果累累的一年。这一年,我市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08人,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21项。
……
正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部长孙建年所说:“这一年,我们推动政策上下衔接,坚持以‘秦邮人才集聚’为牵引,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着力开展招才引智,奏响了‘人才强市’的最强音。”
政策为要,形成人才集聚“强磁场”
让我们将时间拉回到去年的10月19日。当天,市委、市政府举行“秦邮人才集聚”提升年暨科技合作集中签约活动,活动仪式上,我市为2015年度“秦邮人才集聚计划”第一批受资助的20位人才发放资助资金195万元。
吸引人才,政策为要。为不断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结合近年出台的系列人才工作政策,去年,我市研究制定了“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实施细则、“秦邮英才培育计划”培育方案及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开展了金融支持人才创业暨众创空间激励政策的研究,进一步强化了相关激励政策的可操作性,最大程度满足了各类人才核心需求和基本需求,构建了一套工作领域全面覆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引领、各支人才队伍建设齐头并进、相互支持、较为完备的人才政策体系。
根据省重点人才项目、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及高邮市“秦邮人才集聚计划”资助政策及资助协议书的要求,我市还及时兑现拨付人才激励资金,去年共拨付各类资助资金1438万元,其中高层次人才资助资金1026万元,各类基础性人才奖励补助资金412万元,较好发挥了人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一系列富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产生了人才集聚的“强磁场效应”。去年,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上百位,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工程院、联邦研究院“两院院士”Peter Damian Hodgson,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中国科学院院士薛永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伟贤、汤卫平等一批国内外顶级专家教授。大量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为邮城的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求贤若渴,踏遍青山访英才贤才
为引得更多“凤凰”来栖,我市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深入开展“三百行动计划”等活动,踏遍青山绿水,遍访英才贤才。按照《关于开展“秦邮人才集聚”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去年,相关市领导带着部门、带着企业、带着需求,广泛深入开展“百家企业进高校”“百家高校访高邮”“百名专家高邮行”活动,先后组织赴西安交通大学、南昌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数十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洽谈活动。同时,积极邀请50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邮“把脉献智”, 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80项。
在招才引智过程中,“科技镇长团”的教授和博士们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力助推政产学研合作和招才引智。挂职期间,“科技镇长团”围绕地方产业及企业发展需求,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帮助企业物色并引进人才。副市长、科技镇长团团长赵平帮助汉升高分子公司引进沈阳理工大学常军博士,副团长王朝辉帮助华能电缆公司引进澳大利亚工程院彼特院士团队,帮助迪萨机械公司引进武汉科技大学伍林教授,副团长林永兴帮助高升公司引进龙佼佼博士,团员王锋帮助天恒激光公司引进福州大学“闽江学者”王向峰教授及邓新国副教授,团员郝勇帮助金飞达公司引进华中科技大学熊飞、叶才勇博士,团员苏斌帮助汤庄镇顺达、继业、鑫莲等公司引进严红革、张福全、陈刚、陈吉华、李伟等专家教授,团员余天石帮助中凯纺织引进江南大学王芳芳博士,团员林和春帮助引进华中科技大学张延荣教授来邮创业,帮助明晟新能源公司引进武汉理工大学张卫华副教授等。
人才蔚则事业兴。一系列招才引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市的人才资源。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的到来,解决了我市产业创新发展所急需的科技、管理人才,帮助企业解决了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了企业科技创新。
贴心服务,高层次人才安心创业创新
“到高邮工作以来,我能深切感受到市委市政府对我的关心,让我能够在华富安心搞研发,尤其是去年,在市领导的关心协调下,我的家属和子女得到了很好的安置,真的非常感谢。”在华富公司供职的黄毅博士说。
据了解,在市委人才办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帮助下,从湖南来到高邮的黄毅的家属和子女得到了很好的安置,一家人再也不用分居两地,黄毅也能安心在此扎根了。
在邮城,像黄毅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了让更多“凤凰”栖息安居,我市广栽“梧桐树”。依据相关政策规定,先后帮助黄毅、赵玉鑫等多名高层次人才协调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人才座谈会、联谊会等,同时关心人才健康,积极组织人才参加各类健康体检活动。
除了对引进的人才给予各方面照顾外,对于人才项目申报,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都积极介入、主动作为。去年,全市共推荐申报国家“千人计划”2人;入选省“双创人才”2人、省“双创博士”14人,获省资助资金310万元。目前,正在开展“绿扬金凤计划”申报,已经初排领军人才17人,优秀博士人才28人。
为了让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我市进一步集聚资源、集成支持、集中服务,打造“3+5”联合创新载体(湖西高新区、产业技术研究院、扬州八桥农业科技园3个科技资源集聚基地,创新资源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人才科技服务平台),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来邮创新创业,形成了优秀人才汇聚、聪明才智涌流的新局面。
不断汇集而来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不仅带来了项目、引来了资金,还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让高邮尝到了甜头。据统计,2015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5.1%,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调高调优”。
“木茂鸟集,水深鱼聚”。如今的高邮,一个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一批批饱学之才、实干之才、创新之才正不断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