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市推进“文化高邮”建设,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重要抓手。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就推进“文化高邮”建设,从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规划;对如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从整合优化各类教育资源、普惠优质发展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特色多样发展高中教育、创新统筹发展职成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规划。
初步实现“文化高邮”建设目标
以文化为魂,用文化育人。“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市将全面落实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邮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大力度实施重点文化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方面,“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升文化品位,逐步形成“一城二园三区四态五圈”的文化总体发展布局。“一城”就是加快文化博览城的建设,促进博物馆提档升级,高水平建设一批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文物古迹等文化博览品牌;“二园”就是推进遗址公园建设,新建龙虬庄考古遗址公园和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三区”就是加快对南门大街、北门大街、百年老字号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提高文保单位的合理利用率,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南、城中、城北三个历史文化街区;“四态”就是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形成生态文化、田园文化、古迹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四种特色文化形态;“五圈”就是重点打造文公文化圈、遗迹文化圈、街区文化圈、服务文化圈和水系文化圈。
在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方面,规划纲要提出,将按照“市有两馆、镇有一站、村(社区)有一室”的总体要求,新建文体中心,建成集阅读、演出、展览、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无障碍综合文化中心,建设青少年和职工活动中心,建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推动乡镇文化站站房、设备的提升更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水平,使农村“十里文化圈”得到更好完善。为加大“文化惠民”的力度,纲要还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基本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格局,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总量,并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馆,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
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大力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力争打造1至2个艺术设计类骨干文化企业,引进1至2个大型印刷企业。“十三五”末,推动创意设计企业增加到50个,娱乐经营场所达到200家;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建成1个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引导各文化产业基地(园区)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不断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努力培育1至2个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大型综合性演出经营单位。
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方面,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期间,将以“四城同创”为契机,广泛开展经常性志愿服务活动,推出一批贴近时代、贴近群众实际需求,具有高邮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形成浓厚的志愿服务活动氛围,凝聚全市加快发展的向心力;积极践行和深化“崇文尚德、求实创新”高邮精神,努力创作一系列反映高邮精神的文学作品,通过歌舞、小品、戏曲等表演形式向广大市民进行全方位宣传;大力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不断完善信用信息系统,推动建设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规范信用信息的采集、使用和管理,并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
城市发展,关键靠人;人的发展,重在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以“创成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为抓手,大力整合优化各类教育资源,确保到2020年,全市规划保留学校(园)110所以内,并建成教师发展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各1个;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普惠优质发展学前教育,确保到2020年,省优质园达到90%;启动实施质量提升工程和特色文化建设工程,基本实现义务教育信息化、师资配备均衡化和教育质量一体化的均衡发展局面;着力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加强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和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建设,推进和鼓励各普通高中与高校实施合作办学、开放办学,形成高质量、多样化的高中教育格局;加大职成教育创新统筹发展,围绕地方产业发展打造和培育一批品牌特色专业,力争到2020年,90%的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创成省级标准化社区教育中心。
与此同时,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和智慧校园建设,完成全市所有学校高速宽带接入工作,建成10所智慧校园。至今年年底,80%义务段学校创成现代化学校;至2017年年底,90%义务段学校创成现代化学校;至2020年年底,所有义务段学校创成现代化学校,真正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