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城区大街小巷添置了许多垃圾桶,街头间隔50米或100米即有一个,往日市民手里的垃圾无处扔的尴尬没有了;在生活区内,垃圾屋、垃圾桶替代敞开式垃圾池,过去垃圾随风飞舞的乱象已然不见。然而连日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本是方便市民投放垃圾、维护公共卫生的环卫设施垃圾桶、垃圾屋,有的旁边散落着垃圾,有的周边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
近日,在通湖东路一大型购物广场附近的公交站台,记者看到,一名年轻男子从购物广场匆忙跑出来赶公交车,路过垃圾桶时,随手将一次性饮料杯抛出,饮料杯不幸落在桶外,杯中没有喝完的饮料瞬间流得满地都是。而在这个站台前后几百米范围内,安放着3、4个垃圾桶,几乎每个垃圾桶旁都不同程度地“躺”有一次性饮料杯、纸碗、竹筷。“我每天从早上7点一直干到中午12点,一趟趟来回收拾这些垃圾。”负责该路段保洁的60岁的环卫工人王大妈无奈地告诉记者,这短短的一段路距离,每次她扫完一个来回,刚收拾干净的垃圾桶前又会散落零碎的生活垃圾。
记者随后来到金桥路某居民住宅较为集中的区域,此时正值午饭时分,记者在垃圾桶附近驻足了大约15分钟左右,注意到大部分居民都能将手中的垃圾袋放入桶内,但也有极少数人为了图方便将垃圾袋随意扔向垃圾桶,导致垃圾袋内的垃圾散落一地。记者随机询问其中几位未将垃圾袋放入桶内的市民,为何不能上前多走一步,许多人都说:“为了图方便。”附近一店面老板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只有一个垃圾池,是敞开式的,随意堆放的垃圾不仅“随风起舞”,而且臭气难闻,许多居民深受其害。后来城管部门拆除了垃圾池,设置了垃圾桶,可有人还是我行我素,懒得将垃圾丢入桶内,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记者又走访了市区几条主要街道、部分后街后巷和小区,发现许多巷道内的垃圾桶里空空如也,垃圾桶周边却堆满了各式纸屑、菜叶等垃圾。
垃圾入桶是小事,却能反映出市民的文明素养、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愿意拎着垃圾到垃圾桶旁,说明大家有“要把垃圾放入垃圾桶内”的意识,但为什么不肯再多走两步将垃圾真正放入垃圾桶内呢?干净、漂亮的城市环境需要我们的环卫工人去大力保洁,更需要每位市民以城市主人翁的姿态积极配合。维护好城市环境,让我们共同的家园更美、更文明,请大家从丢垃圾时上前一小步开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