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踏着先烈足迹前进 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016-07-14 00:00:00    作者: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从1946年10月到1947年底,是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向解放区军事进攻最猖狂的阶段,也是高邮坚持敌后斗争最艰苦的阶段。为了高邮的解放,周山、郑光耀、袁舜生等深入敌后,血洒疆场;李健、翟光、狄奔、钱镜等陷入重围,不甘屈辱;周奋、葛怀元等身陷敌狱,高歌就义……

白色恐怖: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摧残共产党地方组织

1946年10月7日,蒋军占领高邮城后,疯狂地摧残共产党地方组织,杀害干部和群众,实行白色恐怖。由地主、恶霸、逃亡分子组成的反动武装也勾结蒋军对共产党干部和地方革命武装进行“清剿”“合剿”“围剿”,妄图将革命力量一网打尽。
长期从事中国党史教学研究的市委党校高级讲师、市科学发展观研究会副会长居毅生介绍说:“对于国民党来说,一直以来是防共胜于抗日。占领高邮后,国民党采用威逼、利诱、诬陷、屠杀等毒辣的手段,多次离间共产党和群众的关系。共产党实行的政策‘得罪’了地主、恶霸,他们就依仗敌势胡作非为,我党斗争条件越来越艰苦,广大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解放战争期间,家住三垛镇的抗战老兵邵朝春一直在苏中、苏北一带活动、参与斗争,回忆起当时的战斗情景,老人感慨地说:“那时候,斗争环境非常恶劣,我党经常是白天隐藏起来,晚间出来行动,尽管如此,还是经常有人牺牲。更可恶的是,在国民党政府纵容下,地主、恶霸无恶不作,农民再次失去土地,许多无辜百姓被残害。在当时的老百姓心里,国民党反动派和‘返乡团’甚至比日本人更可恨,只是在他们的刀枪下,敢怒不敢言罢了。”
 
 穿插斗争:革命英雄前仆后继英勇献身血染战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那些为了胜利不畏牺牲的烈士们,也没有如今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这是中国亿万人民大众的共识。
高邮县区乡干部被迫退到临北以后,便转移到宝应、射阳一带。1946年11月中旬,苏中二地委在射阳区吉家厍开会,“做光荣的战士,不做可耻的逃兵”成为大家共同心声,武装穿插工作在大家认同下开始进行。
要斗争就会有牺牲。在恢复阵地的斗争中,县委的主要干部带头深入到内线,发动群众,生根立足,英勇斗争,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1946年11月24日,苏中区党委社会部副部长周山带领同志们与敌人斗争,在突围中英勇献身;25日,狄奔、翟光等突围后再遭敌人袭击,英勇就义。1947年春,蒋军占领沙沟镇,为了冲破敌人的封锁线,副县长周奋率同志们顽强斗争,在一次斗争中,周奋被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牺牲时年仅31岁;7月10日,县委组织部部长袁舜生和公安局副局长严肃在草王镇遭遇敌人袭击,袁舜生和交通员胡元奇在战斗中牺牲,严肃被俘后遭敌人杀害;8月23日拂晓,县委组织部部长郑光耀到汤庄活动,被敌人三面包围,孤身作战的他壮烈牺牲……
此时,高邮县党组织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坚持斗争的党员仅剩下110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党人通过多种途径,在临北地区巩固发展党的组织,培养积极分子入党,到1947年7月,全县已有74个党小组,后在界首区同安乡成立了秘密党支部。坚持在敌后的共产党人仍在继续斗争中。
 
挤开阵地:革命英雄们的鲜血换来胜利的永恒
 
“蚕豆开花,新四军回家;小麦起身,新四军往家奔;盼望共产党,盼望新四军……” 1947年2月,经过几个月的武装穿插,我党挤开了一部分阵地,群众也逐步认清了国民党和“还乡团”的狰狞面目,反蒋情绪高涨,这样的民谣在群众中传唱着。
此时,共产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节节胜利,敌人兵力被分散,内部相对空虚。4月,苏中地区一下子消灭了蒋军4000多人,驻邮的蒋军数量逐步减少。没有国民党这一靠山,“还乡团”的嚣张气焰有所收敛,再也不敢集中兵力进行“清剿”“扫荡”。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我军节节胜利的革命形势,更加有利于我军后方的武装力量开展工作。在随后的两个半月内,我军后方武装力量在全县作战182次,取得了较大的胜利,彻底瓦解了国民党和“还乡团”的统治,为我军在高邮生根立足打下基础。
从艰难斗争到最后的胜利,无数共产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此期间,高邮党政军为保护人民利益,粉粹敌人阴谋,出生入死,深入内线,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搏斗,仅区以上干部就牺牲500多人。
在人民公园烈士纪念广场,有人民英雄纪念碑、烈士墓及英烈墙。烈士墓安葬有周山、李健、周奋、郑光耀、袁舜生、狄奔等烈士,他们都是为了高邮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为了纪念他们,高邮至今仍保留着以他们姓名命名的乡镇、村、组。“解放战争期间,高邮同志牺牲之多恐为苏中各县之首,相应地,高邮以烈士命名的镇、村、组之多,在苏中各县中也是首屈一指。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高邮县敌我斗争的残酷状况,证明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居毅生感慨地说。
生活在北京的高山是周山的女儿,周山牺牲时,她才1岁。从1996年开始,无论多忙,高山每年都会回到周山,为父亲扫墓,并向周山中小学捐赠教育资金。今年6月24日,高山带着女儿、女婿以及外孙再次来到周山镇。回忆起父亲,高山忍不住流下眼泪,她感慨地说:“父亲牺牲时才29岁,他舍小家为大家,不畏牺牲的精神让人铭记在心,也时刻教育着、影响着我和家人。每一位革命者都是可亲可敬的人,他们的革命精神当永垂不朽,我们应踏着先烈足迹继续前进,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