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马背医生”吴登云:热血献边疆53载

2016-07-17 00:00:00    作者: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五周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系列宣传优秀党员事迹的记录片,系列宣传片由多个板块组成,其中一个重要板块是新闻频道播出的“民族脊梁”栏目。近日,央视记者专程来到我市吴登云事迹展览馆,拍摄录制新闻资料。吴登云的事迹报道已于7月上旬在“民族脊梁”栏目中播出。

透过电视屏幕,记者看到77岁的吴登云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乡音不改。他是民族的脊梁,是83万高邮人民的骄傲,是高邮4万多名党员学习的楷模。

“我献出一点血、一点皮,换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

吴登云,1939年出生在我市送桥镇柳坝村, 1963年毕业于扬州医专(现扬州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他怀着报效祖国的热情,风尘仆仆地前往距家乡5000多公里的西北边陲——新疆乌恰,成为一名医生。

乌恰是新疆最艰苦的地方,那里的父老乡亲对吴登云的特殊崇敬,最初源于那点点滴滴、饱含深情的殷红鲜血。

1971年12月1日,波斯坦铁列克乡柯尔克孜牧民买买提明两岁的孩子,全身三度烧伤,50%的皮肤被烧焦,生命垂危,吴登云全身心地投入抢救。10多天后,孩子过了休克关,又过感染关,接下来就是创面愈合的难关了。而孩子完好的皮肤有限,自体皮移植到创面无异于杯水车薪。孩子的父亲因为害怕不敢割皮救子,而吴登云在医生护士的坚决反对且无人配合下,自己动手从两条腿的4处割下13块拇指大小的皮肤,移植到孩子身上。幼儿得救了,如今已成为三个孩子的父亲。“吴登云是我的第二个爸爸。”今年已经47岁的托呼托西·买买提明逢人便说。

“我献出一点血、一点皮,换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在新疆乌恰,吴登云如一株坚韧的胡杨扎根在戈壁荒滩53年,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了那里的人民。他无偿献血30多次,把7000多毫升血液输进各族同胞的身体里;他常年坚持在牧区巡诊,足迹踏遍乌恰县9个乡30多个自然村,救助了无数生命垂危的病人,培养了一批批柯尔克孜族医疗骨干,成了当地农牧民心中的“白衣圣人”。

“如果有第二次人生,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新疆,选择乌恰”

53年来,吴登云多次放弃调回家乡或到条件较好地方工作的机会,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给草原人民带去生命的希望。

1977年,老家的同窗好友为吴登云联系好了扬州医院烧伤科的工作,说是“一路绿灯”。但面对柯尔克孜族农牧民那一真诚目光,吴登云悄悄把同窗催办手续的来信揣进了怀里。

1986年,高邮县政府部门给吴登云寄去一份沉甸甸的信,热情洋溢地邀请他回家乡工作,吴登云不假思索地拒绝了。“回到家乡,家乡不过添了一个医生;而乌恰不仅需要我发挥一个医生的作用,而且需要我操持办好一个医院,带出一支队伍。”吴登云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矢志不渝地服从需要、承担责任。他留了下来,他的子女也留了下来。

2001年,吴登云从乌恰县人民医院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大家都以为他会回到自己家乡安享晚年,但他却舍不得走。

“我深深知道,乌恰的各族群众需要我,而我也早已离不开淳朴、善良的乌恰人民。”吴登云从一个24岁的年轻小伙,到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他把自己的满腔热血都献给了这片他挚爱的热土,就连他最亲爱的女儿也永远长眠于此了。

在帕米尔高原,在乌恰这块融入了两代人热血与生命的土地上,吴登云倾注了全部的挚爱之情。

“如果有第二次人生,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乌恰。”吴登云坚定的话语道出了这位优秀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切的坚定执着与无怨无悔。

“党和人民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只有做得更多,才无愧于党和人民”

“自己这辈子在乌恰做了三件事:一是抢救了一批危重病人,二是重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医院,三是培养了一批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医生。”在一次次的吴登云事迹报告会上,他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令人感动。

吴登云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双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等。

“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只有做得更多,才无愧于党和人民。”如今,吴登云虽然早已退休,但他依然为乌恰县各族患者服务。每天一大早,他就来到乌恰县人民医院,像往常一样身着白大褂,边翻看病历卡边走进病房查房。他说,现在基层医院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尤其是乌恰县人民医院这些年整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有越来越多的医疗人才选择留在当地发展。

乌恰县人民医院现任院长卢勇说:“这些年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吴老。”2002年至今,吴登云为医院争取到多项医疗设备,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医院硬件设施,还积极与疆内外各大医院协商,每年选派10名医护人员赴乌鲁木齐和内地医院进修培训。

吴登云对乌恰人民深深的热爱,源于吴登云对党的无限忠诚。他说,自己读书时都是靠党和国家的助学金,现在就是报答党和人民的时候。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