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政府牵“红线” “新娘”“嫁”进门

2016-12-14 00:00:00    作者:通讯员 吴扬 记者 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与临夏,相距数千公里,因劳务协作而“结缘”——

 ■一年多时间,已有2000多人次临夏人来高邮打工
 ■临夏计划在高邮打造万名劳动力转移基地
 
本报讯 (通讯员  吴扬   记者  周雷森)  今年5月26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24岁的马尔东拉海离开家乡到传艺科技有限公司打工。如今,他一个月能挣4000元以上。今年8月,他还被厂里评为优秀员工。传艺公司作为我市第一家引进临夏员工的企业,公司总经理毛伍云这样说:“在企业务工的临夏人,善良淳朴、吃苦耐劳、乐观向上、干事认真。对第一批人员试用后,企业非常满意。”
高邮民营经济极为活跃,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较多,用工需求量大。传艺公司引进临夏员工后不久,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在一次进企业服务时了解情况后,及时与临夏人社部门对接,市人社局局长高健亲自带队直奔临夏,与当地政府洽谈劳动力引进合作事宜。经过多次沟通洽谈,双方签订了劳务协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劳务协作关系。
“现在在我市打工的临夏人员一个月收入在4000元左右,最高的一个月能挣6000多。”  市人社局副局长姚茂源说,我们不仅在待遇上给他们以保障,还在生活等方面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据了解,在我市打工的临夏人员,95%以上是回民。为尊重少数民族的清真饮食习俗,传艺公司等企业专门设立清真食堂,开发区还投入80万元建起了回民服务中心,为有回民在企业打工但无条件办清真食堂的企业提供送餐服务。此外,市人社等部门还为在我市打工的临夏人员提供培训、就业、维权、保障等一条龙服务。
临夏当地也非常重视与我市的劳务协作,在我市设立了自治州在外唯一的转移就业工作服务站,并派遣6名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常驻服务站,其中2人在服务站办公,另外4人驻厂管理,马尚海就是驻厂管理人员中的一个。他说,员工遇到生活、工作上的问题,我们要及时与他们沟通,对他们进行情绪疏导与压力缓解,让他们安心上班、多多挣钱。
高邮与临夏虽相距数千公里,却因为劳务合作两地“结缘”。自去年10月,首批200多名临夏“劳务新娘”“嫁进”邮城以来,已有2000多人次临夏自治州回汉同胞到我市6家企业就业。今年5月20日,时任临夏州人社局局长、现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锦峰来邮,实地体验高邮的务工环境,他对高邮人社局的服务和企业注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非常满意,并表示将组织更多的人员到高邮打工,在高邮打造万名劳动力转移基地。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