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8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创新 实干 服务 担当 加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勾凤诚出席大会 潘学元作政府工作报告 张秋红主持大会
本报讯(记者 管玮玮)昨日上午,备受全市人民瞩目的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大剧院隆重开幕。宽敞明亮的会场内,鲜艳的红旗簇拥着庄严的国徽,“创新 实干 服务 担当 加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幅标语令人振奋,催人奋进。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市人大代表肩负着83万人民的重托,意气风发、满怀豪情地出席会议。
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大会执行主席有勾凤诚、张秋红、徐永宝、张新钢、葛桂秋、薛晓寒、孙明如、王永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秋红主持大会。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应到代表294人,出席大会的代表289人,符合法定人数。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幕。
会上,市长潘学元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他首先回顾了近五年来的工作。他说,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我们在中共高邮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弘扬新时期高邮精神,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抓投入、惠民生、控风险,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从302亿元增至535亿元,年均增长10.7%,人均突破1万美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86亿元,年均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5亿元增至34.1亿元,年均增长10.7%,税收占比从75%提高至83.6%;固定资产投资达455亿元,年均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9亿元,年均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450元提高至16935元;共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66个、外资项目63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231个、总投资582亿元。“四城同创”首战告捷,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成国家生态市、中国建筑之乡。“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排名前移12位,进至第64位。
潘学元说,五年来,全市上下同心,攻坚克难,综合实力稳步提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能级不断增强,城乡统筹更加有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而这些丰硕成果的取得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即:必须坚持工业强市第一方略、必须坚持项目建设第一抓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第一动力、必须坚持民生幸福第一追求和必须坚持务实担当第一责任。
在谈到今后五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潘学元说,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攻坚期,是新常态下优化结构、发展升级的关键期,同时更是我们应有作为、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创新、实干、服务、担当,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扬州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超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50亿元,工业开票销售超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800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万元、2.6万元,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提高至2.5%。重点将抓好10件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即:打造企业“百亿航母、十亿方阵”,实施项目建设“4010”行动,构建“公铁水空”一体化交通新格局,实施“4+2+X”创新工程,实施“引金入邮”计划,持续推进“四城同创”,实施江淮生态大走廊“十百千万”行动计划,实施“五馆二园一城一中心”,力争城乡居民收入达省均水平以及调整教育医疗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