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3 00:00:00 作者:《扬州日报》记者 国军 明娟 默然 来源:今日高邮
编者按: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近日,《扬州日报》推出“喜迎十九大‘紧扣两聚一高 办好十件大事’环市行”专栏。我市市委书记勾凤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畅谈了五年来全市各条战线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动力、经验,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抓好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等重要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举措。现将《扬州日报》(6月12日A2要闻版头条)访谈内容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访高邮市委书记勾凤诚
记者:过去的五年,是高邮经济社会发展最快、质态最好的时期之一。这五年,无论是生态建设还是产业发展,无论是民生幸福还是项目推进,高邮都收获满满。请您谈一谈,这五年,高邮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勾凤诚: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也是高邮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转型发展进展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在省委和扬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大力推进富裕、创新、生态、文化、幸福“五个高邮”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这五年,高邮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我们致力于在沿河地区率先崛起,推进富民强市。地区生产总值从302亿元增至535亿元,年均增长10.7%,人均突破1万美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86亿元,年均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5亿元增至34.1亿元,年均增长10.7%,税收占比从75%提高至83.6%。固定资产投资达455亿元,年均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9亿元,年均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450元提高至16935元。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驱动发展,共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66个、外资项目63个,外资到账3.43亿美元。竣工亿元以上项目231个、总投资58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6个。
这五年,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我们推动工业集群发展,建成国家火炬特种电缆特色产业基地、中国路灯制造基地、省高性能电池特色产业基地、省光电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省电动工具出口基地,规上企业达529家、总数列扬州第二,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工业开票销售额从352亿元增至498亿元。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限上企业达12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达102家。确定旅游业为永久性基本产业,投入近12亿元着力推进盂城驿、清水潭、龙虬庄等重点景区建设。强化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建设,连续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先进市,创成全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优秀城市,三次产业比重由16.7比48.1比35.2优化为13比44.2比42.8。
这五年,高邮城乡统筹更加有力。加快中心城区以城带乡一体化发展,完成城市总规修编,入选省镇村布局示范市,三垛、临泽、菱塘获批全国重点镇。城镇化率提高至53%。建成新S237、S333西段及高邮湖特大桥,推进连淮扬镇铁路建设,运东船闸通航,初步形成“一铁两水四纵四横”交通骨干网络体系。按照保护古城、改造旧城、建设新城的思路,滚动实施城建“双十”工程300个。完成盂城驿景区扩容、当铺修缮、明清运河故道整治、抗战最后一役纪念馆建设,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建成北澄子河生态公园、通湖大桥体育公园等城市公园16处。
这五年,高邮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我们集中财力办实事,民生年度投入规模从25.6亿元增至44.4亿元。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综合整治南澄子河、大寨河等城市河道15条,基本建成清水活水、不淹不涝城市。把就业、收入作为民生之本,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3%以下,连续12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完成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脱贫任务。生活、医疗、养老保障实现全覆盖。实施兜底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15分钟文化圈”“10分钟体育健身圈”。
我们还致力管党治党,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记者:回顾过去几年的发展,您觉得高邮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最大的动力和经验是什么?在以后的发展中,将如何进一步放大这些经验,推动高邮发展?
勾凤诚:如果要谈经验,我觉得就是持之以恒做好服务。去年9月份以来,高邮市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创新开展了“三服务”工作,全力打造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型政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经济发展。高邮现有规上工业企业527家,二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34家。政府如何诚心实意当好“店小二”,把企业服务好,这是我们的“命门之穴”,也是推动高邮又好又快发展的头等大事。一是推行代办帮办。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项目审批代办帮办制,坚持乡镇代办、部门帮办、政务中心督办。去年9月份开展以来,近200人的“两员”队伍,脱下“官帽子”,甘当“店小二”,围绕围墙外的事政府办,代办帮办服务事项6118件,占政务中心窗口同期服务事项的80.94%。二是引导培强做大。我们开展了龙头企业培育、骨干企业上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院士博士高邮行等行动,出台了资本市场建设、缓解融资难等政策意见,既用真金白银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也用诚挚服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三是注重企业家培育。我们实施了企业家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企业家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