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诗意栖居 别样风情

2017-09-01 00:00:00    作者:殷朝刚    来源:今日高邮

诗意栖居  别样风情

——我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江考察侧记之二

浙江桐庐作为全国全域旅游的样板,实现了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的转变。8月25日,我市党政代表团赴桐庐考察。走进“中国画城”桐庐,仿若置身于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在桐庐荣获全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最高奖项“中华环境奖”时,评委会给出的颁奖词是:“山水间的生态文明诗,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诗意栖居的“美丽乡村”

 

古村荻浦是桐庐的东大门,古村先后荣获“国际休闲乡村示范点”“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村”“浙江省森林村庄”等荣誉称号。村里有申屠宗词、保庆堂、咸和堂3个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荻浦村接待游客25.5万人,旅游收入1530万元,其中民宿收入103万元。

步入荻浦村,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保存完好,村内香樟林立、溪水潺潺,一栋栋明清老屋错落有致,在绿树浓荫的环抱下,给人以恬静自然之感,犹如一幅幅随意点染却又典雅精致的水墨画。在这里能找回记忆的乡愁、古村的味道。据陪同考察的人员介绍,荻浦村之前也是“破烂不堪”,但通过精品村的打造,牛栏猪栏摇身变成了牛栏咖啡、猪栏茶吧,游客在这里可自享世外桃源的惬意。

深奥村位于桐庐县富春江南岸天子岗北麓,村落前迎璇山,后拥狮岩,是申屠家族的血缘村落。深奥村凭借古老的文化、深厚的历史和文物古迹,成为桐庐著名的江南古村。陪同考察的人员介绍说,桐庐的美丽乡村游没有门票之说,游客可以随时走进乡村,尽享美丽自然风光,感受农家淳朴风情,可以品桐庐名茶雪水云绿、芦茨红茶,或与村民一起打麻糍,与剪纸师傅一起剪福纸……一览富春江水,享受至慢生活。

环溪村地处桐庐江南镇的最东面,坐落于三国文化的发祥地、著名的天山岗山麓,清澈的天子源和青源两条溪流汇合于村口。环溪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由此得名。“门对天子一秀峰,窗含双溪两清流”,是对环溪村地理风貌的真实写照。在环溪村考察,大家看到,村庄不仅环境美,而且文化也别具魅力。一副竹质对联:“花木清香庭草绿,琴书雅趣画堂幽”,透出几分文气。村里还拥有爱莲堂、尚志堂、安澜桥、保安桥等众多古建筑。村口的千年古银杏被誉为“夫妻树”,成为村里的一大景观。

考察过程中,考察团成员真切感受到,传统历史、人文积淀、资源禀赋,需要去保护、守护。荻浦、深奥、环溪这三个桐庐江南镇的古村落虽为紧邻,但各具特色,他们以点聚片、以片集群、串点成线,将灵动的富春山水和各个风情村巧妙融合,使桐庐乡村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成为天然的“花园”。

 

一样的山水  别样的风情

 

在桐庐,考察人员感受到,美丽乡村不是“千村一面”的复制与模仿。一条条沥青路面连接村头巷尾,一座座粉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个个美丽乡村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富春江两岸。桐庐的同志介绍说,桐庐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世外桃源的文学表达,更在于一种高要求的生态标准,通过打造诗画山水带、古风民俗带、产业风情带、运动休闲带、生态养生带等5条风情带,使桐庐乡村“移步换景”“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目前,桐庐分层分类推进建设的32个中心村、10个精品村、120个培育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环溪、荻浦等村被评为国际休闲乡村示范点,江南古村落风景区还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风景区。

走进桐庐每一个特色古村落,大家看到,既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云蒸山色幽,蝉鸣林更静”的自然野趣,又有茂林修竹、良田平畴、鱼游平湖的田园风光。每年,桐庐县旅游部门都要举办乡村旅游节、中国休闲乡村旅游季等各类活动40余项。乡村特色游还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很多村一半以上的人家都开办了农家乐。同时,别具风情的民宿,有的是“一宿难求”。据介绍,去年春节期间,江南镇的环溪、深奥、荻浦3个古村落就接待游客近4万人次,其中民宿接待游客7000人次,入住率100%。

为让古村落各领风骚,桐庐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护乡村的历史文脉和自然景观,突出土味、农味和野味。近年来,桐庐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方面的投入就超过4000万元,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当前我市正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虽然桐庐的样板不能复制,但我们有我们的特色、亮色、底色。只要我们因地制宜,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用全域的思维、长远的目光,放大本地资源优势,高邮定能成为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