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8 00:00:00 作者: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是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向83万高邮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2017年7月25日,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发出 “聚焦最大多数小康,聚力最贫困家庭帮扶”的动员令,把聚焦小康和聚力帮扶作为富民战略的两个抓手协同推进。
聚焦小康,全力做好“富民答卷”
近日,在2017年完美收官之际,《中共高邮市委 高邮市人民政府全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经过大半年的谋划正式“出炉”。这是我市未来三年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行动指南”,更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富民“作战图”。
在这幅富民“作战图”上,一个个富民项目跃然纸上,并清楚地标注着“项目规模、实施主体、所在区域、完成时限”等关键内容,向全市传递着一个重要信号:农业结构不但要调,还要“调优调好调强调高调绿”,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富民。
富民,这是83万高邮人民的共同愿景,更是市委、市政府的不懈追求。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响亮提出要聚焦最大多数的小康,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是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
如何补齐短板、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是摆在全市上下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小康考题。
高邮是农业大市,农民是最大的群体。对大多数农民来说,现阶段要增收致富,还是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大农业”。经过反复调研、认真思考,全市上下形成共识:抓好富民工作,必须着眼农业农村这一主战场,必须发挥村党组织书记这一主力军,必须聚焦提高土地效益这一主攻点。
目标已定、方向已明,关键是如何谋实谋定富民之策?首当其冲是要多学多看,取他山之石。2017年9月21日至22日、25日至26日,市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分别率有关部门、乡镇(园区)党(工)委书记、派驻乡镇园区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265名同志,分三批赴苏州、盐城、无锡、泰州等11个县(市、区)学习富民工作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中国如皋国际园艺城形成的“花木盆景+互联网+旅游”的特色产业链令人震撼;无锡阳山镇推出的200元认养一棵桃树的做法标新立异;兴化充分利用垛田倾力打造“菜花产业”百闻不如一见……
一个个富民的典型案例让我市镇村干部大开眼界、热血沸腾,大家对发展农业新品种、新模式、新业态思路更清、目标更明、决心更大。
归来之后,为期三天的镇村干部聚焦富民专题培训班又趁热打铁、紧跟而上,广大镇村干部一路从纸上到路上再到课堂上,思想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升华,将思考力转化为行动力。在这个培训班上,市委向村“两委”班子成员,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发出最响亮号召——村党组织书记不仅要带头富,更要带领富。
临泽镇陈甸村就是 “强村富民”的典型。该村“两委会”班子共有七名成员,他们个个率先垂范,人人有致富项目,全部实现了干部“双带”。目前,全村规模种植50亩以上的有16户、规模养殖50亩以上的有20多户,全村蔬菜种植200亩、荷藕面积600亩。农户们在村干部的带动下,通过高产高效养殖种植,鼓起了“钱袋子”。 全市农业结构战略性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后,陈甸村党组织书记陈忠明确表示,他们深感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今后必将围绕优质粮油、绿色果蔬、生态畜禽、高效水产、精品林业、互联网+、农业创意、区域品牌、经营能力、基础设施等“十大提升行动”,以身作则率先调结构。
如今,在广袤的高邮大地上,“带头富、带领富”已成为全市各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自觉行动,奏响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最强音。
聚力帮扶,小康路上“一户不落”
最近,位于开发区的华盟电子成为高邮企业界的“帮扶典型”,先后吸纳12名残疾员工在此愉快地工作,开启他们的“职场生涯”。在公司PCB成品检验车间工作的赵明月开心地说:“活了31年,从未想过自己能有勇气走出家门找到工作,突然感觉生活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每天过得充实而自信。”赵明月还告诉记者,每天高高兴兴地去上班,家人别提多高兴了。
12名残疾人就是12个家庭的希望,他们的自食其力令12个家庭重燃起生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能融入社会、活出精彩。
华盟电子的爱心之举不仅是我市企业主动响应“最贫困家庭帮扶”号召的缩影,更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直接表现。除此而外,波司登、秦邮特钢、金飞达、日兴、和益等一大批企业也积极投身帮扶大潮中,争相认领帮扶项目包。社会各界更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个部门节省“三公”经费作为帮扶资金;我市本土保险公司为411户“最贫困家庭”量身定制“商业帮扶险”;志愿者、“爱心妈妈”、“家庭医生”等爱心人士不是在“最贫困家庭”的家里,就是奔赴在去“最贫困家庭”的路上;拥有368人的“爱心妈妈”微信群和拥有500人的“家庭医生”微信群每天“实况直播”帮扶的最新进展……
好消息传递着无穷的正能量。10月17日是第四个“全国扶贫日”,市委、市政府在市行政中心会议中心举行全市贫困家庭帮扶工作报告会,聆听帮扶贫困家庭参与者代表讲述帮扶感受、最贫困家庭代表讲述感恩之情。
报告会洋溢着感恩和感动,现场的观众被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动。城北小学“爱心妈妈”王粉妹铿锵有力地说:“我心柔软,但有力量”;开发区双庙村最贫困家庭的“家庭医生”吴晓霞坚定地表示,要让奉献在健康扶贫的路上闪光;龙虬镇大树村党总支副书记杨国银是最贫困家庭的守护者和最亲人,说到动情处竟无语凝噎;和益电动工具董事长潘朝霞动情地说:“411户最贫困家庭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高新区邵庄村最贫困家庭袁福林充满感激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的帮扶“最贫困家庭”工作给了无数困难群众第二次生命,界首镇大昌村村民阿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12月20日上午,阳光温暖而明媚,记者来到阿香的家回访,只见她穿着一件玫红色的羽绒服,脖子上系着一条同色系的丝巾,在阳光的照耀下整个人看上去干净利索,特别精神。很难想象,她是一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之前阿香整天傻傻地站在路边,如今通过免费服药,她的精神状态逐日改善,甚至还能打毛衣、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这样的改变让她的丈夫和女儿开心不已,家里每天欢声笑语不断。
日前,市委、市政府还专门出台了《中共高邮市委 高邮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帮扶工作的意见》,明确对全市在册管理并接受管理的患有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等共六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帮扶。
从现在开始,全市其他与阿香一样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将会得到进一步救治,他们将获得新生,他们的家庭将得到重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全市上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说了算、定了干,用智慧和情怀、激情和担当把“百姓富”浓墨重彩地书写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中,奋力开创 “强富美高”新高邮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