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放管服”改革,释放发展新动能

2018-01-08 00:00:00    作者:周雷森    来源:今日高邮

 

落户于开发区的海润光伏项目总投资50亿元,而这样的大块头项目,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成功落户建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高邮速度”。

“高邮一流的投资环境和产业基础深深吸引了我们,高邮开发区优质高效的服务增强了我们将产业基地投建在高邮的信心。”投资方的一席话,为“高邮速度”作出了最好注解。该项目的落户建设,创下了全市招商引资“四个之最”,即:洽谈时间最短、签约速度最快、注册办理最及时、让地开工最顺利。据了解,项目签约后第二天,开发区就帮助办理了公司名称核准手续;对用地涉及的7个组203户农户征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

这是我市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去年以来,我市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一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深入推进行政审批“3550”、商事登记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打出了行政审批流程优化再造、探索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制定推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和监管清单等系列组合拳,不断改革释放红利,为高邮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之源。

 

敢于“放”,行政审批事项再“瘦身”

 

“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放权于市场和社会,让利于群众和企业,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坚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市委书记勾凤诚在调研“放管服”改革工作时强调,要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18字要求及“三减”要求,吃透工作标准,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撤并行政审批环节、压缩行政审批时限、减少行政审批材料。市委副书记、市长潘学元在推进职能转变协调会上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将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为转型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我市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以行政审批事项的再“瘦身”奏响简政放权最强音。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多轮清理,累计挂起行政权力3249项,编制常用行政权力清单2094项,精简41.6%,实现了政府权力的“大瘦身”。2017年,我市对行政审批事项再度“瘦身”,由市编办(审改办)、法制办牵头,再次清理减少行政许可事项20项,减少收费项目目录10项,承接国务院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项,承接省政府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0项,全部做到无缝衔接,有效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全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继续大力削减工商前置审批事项,同步减少后置审批事项,更新后的保留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为44项,前置改后置审批事项为166项。在继续实施“三证合一”“先照后证”基础上,积极推行“多证合一”,全面实施“简易注销”和“信用承诺”登记制度,共办理“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3000多份,已有200多户企业实施了“简易注销”流程登记,800多户市场主体作出了“信用承诺”。

 

善于“管”,全面落实监管责任

 

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放任不管。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中,我市把真正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直接放给市场、放给企业,同时坚持放管并重,创新监管机制,健全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明确不同类别监管的责任主体和职责,同时像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一样,把监管清单建立起来,真正“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

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我市进一步理顺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全面制定并公布了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清单224项、专项资金管理清单7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73项和权力事项责任清单2364项,并按照“目录之外无审批、法无授权不可为、目录之外无收费”的要求,出台《高邮市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管理办法》,在中国高邮门户网站集中公布,接受全社会监督。同时,按照事前审批及事中事后监管环节全链接、责任全落实的要求,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全市27个部门的192个事项纳入随机抽查事项清单。通过“双公示”平台公布了近两年来行政许可信息6269条、行政处罚信息3176条。此外,按照省、市、县三级权力名称、类型、依据、编码相统一要求,完成权力事项清单标准化和办事指南编制工作。

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市场监管信息化、精细化水平,防止监管“缺位”和管理“真空”。加强“一张网”建设,全市“6+1”(行政许可、征收、给付、奖励、确认、其他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全面使用高邮市政务服务综合管理系统,江苏政务服务网高邮综合旗舰店也已于去年9月中旬正式上线。

 

优化“服”,让群众少跑腿更便捷

 

“真是没有想到,网上办理环评批文这么方便。”日前,我市一家企业负责人顺利拿到环评批文后,对市政务服务中心的高效服务赞不绝口。他说,网上办理环评批文,避免了来回奔波、现场排队耗费时间,真正少跑腿了。

“放管服”改革有没有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办事效率是否提升上,关键要看群众和企业办事是不是更便捷。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我市继续推行项目审批代办帮办制,去年累计代办、帮办项目审批事项8751件,占同期涉企事项80.45%。推动多部门通力协作,深入推进“3550”改革工作,积极主动有效压缩环节、时限和材料; 在扬州市范围内率先开展全市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行“一窗收件、分类办理、集成服务”,做到咨询受理“一口清”,手续齐全“一次成”,登记发证“一条龙”。全面启动“不见面审批”,梳理公布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清单,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甚至“不跑腿”。    

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落户建设和生产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去年6月,我市开通了“我是‘店小二’”微信工作群,群成员人数已达182人,包括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涉企部门、乡镇园区主要负责人,重点企业负责人。企业遇到困难进行留言,涉企部门就会迅速回应、专人办理;遇有重大问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提出要求,督查跟踪。小微信,成就大服务。微信工作群开通后,原先的“来回跑、面对面”,逐步变成“点对点、键对键”,办事效率呈现“几何级”提升。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