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8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全市建筑业发展
建议人:李高坤
建议:建筑业是我市的六大基本产业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筑业现代化步伐”“高度重视建筑业稳定健康发展”。市政府应出台高邮建筑业改革发展意见,在企业转型升级、外埠市场开拓、PPP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在邮注册建筑企业在邮以外项目回邮纳税的给予一定奖励;将建筑业企业纳入金融实业贷,并在担保条件上放宽;让建筑企业在技术革新、设备投入等方面享受工业同等待遇。
加大全市乡村抗旱泵站投入
夯实振兴乡村战略实施基础
建议人:吴朝斌 柏升君
建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市政府应逐步加大对全市抗旱泵站改造的支持和投入,为实施振兴乡村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基础。
加快推动建立天菱河生态共保机制
建议人:刘玉山 张玉鸾
建议:天菱河流经天长、仪征、高邮等地,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263”专项行动以及河长制等涉及的重点区域。市政府应尽快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和乡镇建立天菱河生态共保机制。同时,与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对接与争取,协调市外相关地区共同建立天菱河生态共保机制。
加强地方名人文化资源研究与利用
提案人:周荣池(文艺新闻组)
建议:实施高邮市历史文化名人解读工程。从文化发展基金中拿出一定的资金,扶持地方文化名人的研究。扶持实行项目制度,建立地方名人研究对象名单,公开遴选研究人员,实行签约项目制度,完成研究后经外请专家论证拨给创作、出版经费。加大地方文化名人精神的解读与展陈。在建设名人故居和纪念场所时,做好前期的解读和策划,不能孤立地建设某一处纪念场馆,而要策划出好主题,特别是不局限于一人一事一物之上。设立历代文化名人地理标记、铭牌解释。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历史名人的故事与居所已经难寻踪影,限于财力也出于实际需要,建议对没有条件专门展示的地方名人、行旅至此的名人以及传说中的名人,设立简要的地理标志和文字注释。
利用物联网技术
提升高邮城市管理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案人:窦启平(科技组)
建议: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及其职责,联合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运营商等成立虚拟团队,建立调研、碰头、督察等活动制度,形成机制;组织政协委员、虚拟团队深入企业、部委办局调研物联网发展现状,激发需求,引领方向;组织相关人员到物联网应用项目实施较早、效果较好的市、县考察,学习先进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按照上级产业扶持政策和行业管理服务要求,统一规划高邮物联网产业发展计划、方案;对一些条件较好、需求较急的业主单位和应用项目,可试点先行。
加强工程质量行政监督职能
严把建设工程质量关
提案人:谢翔 (工商联组)
建议:建设工程质量行政监督职能应归口到同一部门即建管局行使,对参建各方的行为质量加大行政监督力度,确保建设工程的实施质量;建设工程质量行政监督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各专业标准,经常采用“飞行”等有效方法,增加巡查和检查频次,加大查处力度,将违规的单位和个人记入不良信用记录,限制个人从业资格和企业市场准入;监督参建各方加强实体质量的控制,重点要检查和监督监理方的质量监督作用,努力改变“监理拿甲方工资,看甲方脸色监理”的现象,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不合格工序形成、不合格产品的发生,在建设工程领域形成一种“层层严把质量关”的宏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