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幸福家园 百姓笑脸 ―― 菱塘回族乡建立30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2018-05-09 00:00:00    作者:佚名    来源:今日高邮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民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十年来,菱塘回族乡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和谐稳定,得益于将“民生”置于优先位置,实现“民生幸福民族一家亲”,走出了一条“树好民族牌、建强回族乡、造福菱塘人”的特色发展之路。从1987年到2017年的三十年间,直接用于民生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财政支出,累计超过3亿元。据介绍,因受财力限制,1987年菱塘用于民生上的财政支出只有21.06万元,占当年实际财政总支出的36.7%;而到2017年该乡民生投入达到了2311.28万元,占全乡公共财政总支出的47.96%,年均增长率16.95%。 

77岁高龄的杨云龙容光焕发,看上去至少比实际年龄小10岁。如今,退休在家的杨云龙重拾自己的书画爱好,不久前他的作品在中央民族艺术展览中荣获了一等奖,正所谓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杨无比自豪地说:“三十年前我们穿布衣、住瓦房就觉得不错了,现在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汉同胞一家亲,大家不分彼此,和谐相处。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要我说,天堂苏杭都不及我们菱塘!”现在的菱塘,不仅有民族文化宫,还有民族敬老院,绝大部分居民都住进了别墅。 

现任菱塘回族乡公路管理站党支部书记的吴龙银说,三十年前,他刚进乡农机厂工作,都是步行上班,晴天得四十分钟;雨天道路泥泞,少说也得走上一个小时。当时乡里流行着这样三句话:“拖拉机靠撬、小板车靠推、自行车靠扛”。 

要得富,先修路。1988年秋,菱塘回族乡首条石子路在该乡北岗村诞生,全长10公里。2003年起,菱塘回族乡掀起新一轮路面改造热潮,通过3年努力,村村铺上了硬质化水泥路。2000年12月天高大桥新建通车,菱塘与天长直线贯通,从此结束了菱塘与天长之间靠船摆渡的历史。2006年兴建邮天路。2011年,北岗路进行拓宽改造,路宽9米、长6.8千米,4车道,沥青路面。2013年更名为民族大道。目前,菱塘集镇主干道形成了“四横四纵一外环双回型”结构的道路网络。同时,全乡所有通村道路全面实现硬质化,有些还实现了黑色化,行政村还开通了客运班线。 

如今的菱塘人过上了同城里人一样的惬意生活。一幢幢联排别墅高雅、大气、上档次;一个个休闲公园,让菱塘文起来、舞起来、活起来;一条条宽阔的道路纵横交错,像彩带一样串联起片片风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三十年来,菱塘回族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民族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全乡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学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菱塘回族乡每年都会培养出十余名985、211高校大学生,从菱塘走出去的硕士、博士就有100多人。 

三十年前,砖瓦房、人字头,一支粉笔打天下。现任菱塘教育中心校校长朱运明形象的讲述了当年菱塘教育环境的艰难和落后。现如今,每座校园,每个班级,软硬件条件都有了质的提升,全面实现智能化发展,并充分挖掘教育民族资源,孩子们还拥有地理、生物、音乐、美术、劳技等专用教室。与此同时,菱塘先后实施了改危改薄、布局调整、“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数字化校园创建、中小学与幼儿园校园环境提升等一系列工程,回民幼儿园、回民实验小学、民族初级中学、民族职业中专和成人教育中心校分别创成省优质幼儿园、省实验小学、省示范初中、省三星级中等专业学校、省示范社区教育中心等。 

三十年来,菱塘回族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经济、塑造和谐文明乡风紧密结合起来,连续举办了十七届文化艺术节和十七届体育运动会,圆满承办了2017江苏·菱塘“光明杯”民族体育项目邀请赛和2018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板鞋竞速、高脚竞速全国邀请赛,成功举办了两届“回乡好人”和首届“最美老人”评选表彰活动。菱塘文化站站长胡灯朝告诉记者,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提振了菱塘人的“精气神”和幸福指数。 

多年来,菱塘未发生一起因民族矛盾纠纷而引发的群众信访和上访事件;各项惠民措施的有效落实,全面提升了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菱塘回族乡党委政府一直都坚持事前初审、事中监审、事后终审的“三审制”,努力让每一笔民生支出都投在项目关键处、用在群众心坎上。特别是近几年,每年都出台民生幸福工程“一号文件”,将各项民生工程逐一分解落实。菱塘卫生院院长吴宝荣说,菱塘全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已从1987年的2%提高至2017年的100%;全面推进无害化厕所改造,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菱塘卫生院还创成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省示范乡镇卫生院、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省乡镇卫生院中医示范诊疗区等。此外,菱塘还是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并在全市率先创成江苏省健康镇。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该乡“美丽菱塘”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现在的菱塘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双回型架构的新型城镇,城镇化率达68%。先后建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宫、民族敬老院等标志性建筑;建设了回民小区、紫星花园、豪泰墅园、富康花苑、康居新苑、康泰小区等住宅小区;兴建了民族大道、富菱路等基础性工程。此外,按照生态、休闲、环保的要求,对全乡13个居民点进行了规划。负责城镇化工作的菱塘回族乡人武部长杨应国告诉记者,菱塘还在集镇中心选择最好的地块,建设了健康主题公园——民族广场体育休闲公园,并按照村村有公园的标准,结合居民点布局,在各村、社区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了小公园。 

菱塘回族乡坚持落实“菜单式”精准扶贫,每年滚动摸排低收入家庭情况,通过扶志、扶技、扶业、扶学、扶资等方式,创新落实“3+N”精准帮扶,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步伐不断加快。该乡专门设立并坚持发放“惠民十金”,累计发放1000多万元。2015年起,还出台了急难家庭生活救助暂行办法,累计救助低保边缘群体近50人次。按照省“三有三能六达标”的要求,投资新建了民族敬老院,为集中供养五保老人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全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从1987年的2%提高至2017年的90%以上。 

如今,走进菱塘的各个小区,你会被这里居民脸上绽放出的幸福笑脸深深吸引。这里的一景一物能够让你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当地各族群众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通讯员 张爱琴 朱根榴 詹礼邦   记者 姚静 杨星)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