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7 21:01:26 作者:郭玉梅 杨晓莉 来源:今日高邮
一封匿名上访求助信的办理情况汇报不仅得到了市委书记的点赞,更牵出了市残联近几年来帮扶这户残疾人家庭的暖心故事。
2月14日,市残联接到勾凤诚书记批转来的一封“残疾人求助”的匿名信件后高度重视,立即对信中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
“虽然是匿名信,但根据文字和诉求,从我们日常了解掌握到的情况看,也能基本清楚是哪户残疾人家庭。”市残联理事长朱杏玲告诉记者,为了慎重起见,市残联与高邮镇残联利用5天时间,一起走访排查了琵琶、奎楼、大淖、水部楼、御码等5个社区中家庭成员达到就业年龄的重点残疾人家庭,并依照信中反映的情况进行排查,最后锁定刘姓父子俩。他们有两个诉求:一是就业帮扶,二是帮助修缮房屋。
刘姓父子俩是市残联的老“熟人”。说起他们的情况,朱杏玲如数家珍。从2013年4月开始,市残联和高邮镇残联就一直关心刘某儿子的就业需求。6年来,针对刘某儿子肢体残疾四级的残情症状和个人意愿,残联多方采集合适的就业岗位,并先后为他介绍了报纸分送、单位搬运、家政公司、企业后勤、残疾人之家辅助就业等工作岗位9(个)次,同时还推荐他参加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班学习以提高职业技能,目前刘某儿子已有稳定工作且对这份工作表示满意。与此同时,2012年高邮镇残联与相关社区曾牵头帮助对其旧房进行了一次改造,并帮助其申请到一套两室一厅的公租房。根据市残联走访调查的实际情况,这户残疾人家庭收入稳定,并不属于低保户。
面对残联近几年来如此不厌其烦的帮扶,这户残疾人家庭为何还不满意?“因为他希望残联为其子在集中安置企业挂证,代缴养老等相关保险。”朱杏玲表示,这一诉求与国家明文规定背道而驰。对此,市残联工作人员在这次走访过程中,又耐心细致地专门向其作了解释。
“服务残疾人是残联的天职,残疾人是否满意是衡量残联工作的重要标准。勾书记的批示,一方面说明市委对我们残联工作的充分认可;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尚有不到位的地方。”朱杏玲表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要多得多。深入落实市委提出的“三服务”工作理念,对残联而言,就是要进一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精准服务残疾人、携手残疾人奔小康为己任,把残疾人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好,让党的政策惠及每一个家庭,让他们的心中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