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2 21:43:30 作者: 朱骏 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20日上午,艳阳高照,城南新区砖场村盛祥黑斑蛙养殖场内,一片欢腾的景象,一只只黑斑蛙在一方方仿生池塘里觅食、嬉戏。晒得黝黑的养殖场主人——师国祥拎着一桶桶的蛙食穿梭在池塘的田埂上投食。所经之处,许多栖息于岸边的黑斑蛙便轮番“跳水”,“扑通扑通”声不绝于耳,在师国祥听来犹如一首交响乐。
“你看,这些活蹦乱跳的黑斑蛙都是从一个个卵块孵化而来的,目前已经出售了2000多斤,主要销往南方城市。” 师国祥介绍说,由于今年是首次养殖,经验不足,预计亩产黑斑蛙1000斤左右,按照每斤20元的单价计算,亩均效益可达2万元左右,远比单纯种植稻麦强多了,明年的亩均效益肯定要更高。据了解,今年42岁的师国祥一直在外从事建筑业,近两年他有感于乡村振兴的时代热潮,选择回村创业。
“实施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城南新区党工委书记史美山告诉记者,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吹响了“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冲锋号”,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倾心倾力书写好乡村振兴的最美画卷。
据了解,去年以来,城南经济新区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三年战略性调整规划,发挥“以奖代补”政策杠杆作用,加大“带头人才”“致富人才”和“活水人才”三类队伍建设,统筹推进“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三大工程,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行走于城南新区,记者看到这里的农业产业项目正呈星火燎原之势。今年初开工的车逻村红金枣项目是村党总支书记领办项目,由宿迁市枣知天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高邮投资人王殿景、胡朝阳合作建设,在车逻村种植红金枣120亩,第四年丰产期后亩产值可达10万元。位于城南新区上庄村、保丰村的郭勇家庭农场,创办于2015年,2016年开始种植猕猴桃,有红阳、黄金果、翠玉等多个品种,目前已经挂果。据农场负责人介绍,去年猕猴桃实现产值288万元、亩均利润1.8万元,并带动周边60名农民就近就业。在太丰村的富新生态种养园,河藕长势正旺,项目实施人徐鹏是一名“90后”,上过大学、当过兵,他告诉记者,种养园占地500余亩,主要以河藕混养龙虾和特种水产养殖为主,配套以各类散养家禽及西瓜、玉米等其他经济作物,明年准备上二期工程。浩芝村24岁大学生管越今年也加入了回乡创业的队伍。他在管伙村租地260亩,投资200万元实施稻虾共作项目,计划每年实施一季水稻种植、两批龙虾养殖。目前,水稻已全部栽植,第一批龙虾也陆续出售,平均日销售量达800斤,最高达1700斤,亩均纯利润4800元左右。该项目的实施不但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每亩100元的土地租金收入,而且解决了周边近10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人均年务工收入达12000元左右。
一个个农业产业项目犹如一个个“活力因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据史美山介绍,未来城南新区将推动土地经营规模化、机械化,大力实施5000亩高标准农田和千亿斤农田项目,加大小麦水稻良种繁育;在综合种养、林下经济上做加法,在黑斑蛙等“物以稀为贵”上求效益,抓好2300亩光伏智能大棚蔬菜基地建设,建成10万头光明生猪示范养殖场;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园、“园艺+休闲农业”等“农业+旅游”模式,推动碧根果、猕猴桃、红金枣等高附加值项目扩规模、塑品牌、增效益。进一步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汇聚外部力量,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加快生态宜居乡村建设,让农村更有吸引力、农民更有归属感,农业才能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