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6 20:22:14 作者: 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我家离二桥不远,天气晴好时,每天早晨我都会到运河西堤风光带徒步一个多小时。”今年62岁的陈刚热衷运动,每天一万步是他的“运动指标”。每当日出之际,陈刚漫步于运河西堤,目之所及绿意盎然,边走边呼吸着新鲜空气,他在运动中享受着闹市中的宁静。据悉,随着运河西堤风光带的提档升级,此处已成为邮城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其东临京杭大运河、西临高邮湖的特色景观呈现出“秦邮绿韵、诗画水城”的独特风貌。
继2009年创成江苏省园林城市后,2018年,我市全面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按照“建设大运河历史文化名城、高邮湖生态休闲城市、江淮生态经济区创新创业基地、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发展最美‘后花园’”的城市定位,依据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标准,突出“秦邮绿韵、诗画水城”创建主题,先后编制了《高邮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高邮市绿道规划》《高邮市生态网络系统规划》《高邮市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高邮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通过规划划定城市绿线,优化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筑牢大运河、横泾河、盐河、北澄子河环绕的城市生态屏障,凸显捍海路、通湖路、海潮路、文游路等多条纵横交汇的城市景观廊道,提升老公园,布局新园林,构成“一脉襟带三环,五廊牵系百园,三十六陂秀水色,星月交辉绿新邮”的大格局。与此同时,我市还委托国内著名设计单位,精心设计并修编完善文游台、盂城驿、市河、抗战广场、文体中心、盐河等多项旅游景区及园林景观等设计方案。
随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深入推进,我市城市园林特色更加鲜明,城市绿地系统更加优化,城市景观格局更加清晰。更为可喜的是,我市按照扬州市“公园+”总体要求,遵循扬州市公园体系导则规范,打造“古城+公园,新城公园+”的本市特色,建设了一批结构合理、大中小搭配、群众喜爱的公园。此外,按照市民出行500米就有一处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要求,我市结合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进行城市空间梳理,查找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盲区,重点布局和建设老城区绿化薄弱部位,改造提升了蝶园广场、人民公园等大型综合性公园,增设了健身器材、健康步道、座椅、凉亭、垃圾箱、亲水平台等便民设施,使得老城区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加,景观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绿地分布更趋平衡,人居环境大幅改善。目前,城市建成区共有公园绿地60余个,其中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50个,有效均衡了城市绿地布局,扩大了公园服务区域,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到88.78%,极大地满足了市民需求,功能完善、分布均衡、便民利民、免费开放的城市公园体系基本形成。截至目前,高邮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96%,建成区绿地率33.8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1平方米,已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