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4 20:29:20 作者:□ 尤融文 来源:今日高邮
高邮,运河要邑,江苏之心,全国百强县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城市。
邮驿通华夏,运河贯古今。高邮因水而生,因邮而名,因文而兴。这里历史文化悠久,名人先贤辈出,发展要素齐全,经济活力迸发,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崇文尚德的优良传统,生动的实践创造凝结成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筑梦于心、追梦前行。中国进入新时代,高邮迈入新时期,站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站在文化文明融合的交汇点上,高邮激活更加鲜明、更有品位、更具风骨的“文化基因”,瞄准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塑城、以文赋能,实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润民、创建靠民,让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美丽宜居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屹立于江淮大地。
创建为民 牢记使命砺初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面对83万高邮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面对建设“强富美高”新高邮的时代使命,2018年,我市开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新征程,再次吹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总决赛的冲锋号。
强化顶层设计,压紧压实责任。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抓特色、三年促提升”的思路,我市出台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健全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相关市领导分别牵头六个攻坚工作组,全力打好“五大攻坚战”,深入开展“五大行动”,领导领办、双月点评、专题督办、动态督查、“奖红颁黄”、“末位淘汰”、闭环操作,一条条措施倒逼工作到位,一柄柄利剑直插问题要害,创建的触角延伸向城乡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保障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双达标”、软件材料和硬件设施“双过关”、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双提升”。
坚持以民为本,牢记初心使命。三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接续接力,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占道经营、店外出摊、交通拥堵、不文明出行等乱象,扫除一个个绊脚石、消灭一只只拦路虎,翻越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建设一批批疏导点取代马路市场,地摊经济更有活力;建设一处处袖珍广场、口袋公园,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健身休闲;建设一座座停车场,应划尽划停车位,有效缓解城区停车难;建设一家家集中洗车点,整治马路洗车,路边不再污水横流;建设一个个家宴置办点,取缔大棚宴,既还路于民,又方便了百姓……
付出的是艰辛,收获的是幸福。创建让高邮天更蓝、水更绿、城市更美好;一次次地整改提升,让人民更文明、更幸福、更有获得感;一个个创建难点的攻克、一项项民生实事的办结,换来了一幅幅美丽城乡的画卷、一张张幸福美丽的笑脸。无论是广大市民还是来邮嘉宾,都由衷地感叹,创与不创就是不一样,努不努力结果大不同。通过文明城市创建,高邮更美了,更文明了,更有气质了!
创建惠民 收获一片喝彩声
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群众得实惠、让人民更幸福,让高邮这座千年古邑“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纾难点,解痛点,消堵点。居民买菜难、市场管理难,一直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今年,我市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投入两亿元资金,对城区农贸市场的硬件设施进行完善,改造和新建北门、文游农贸市场,同时新华、东部新城、珠湖、九园等一批现代化的农贸市场相继投入运营。昔日老旧、“脏乱差”的农贸市场,如今是旧貌换新颜。
“我市创建文明城市以来,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区里的花草树木繁茂,背街小巷干净整洁,老旧小区焕然一新,现在的日子是真的舒适!”8月20日,北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12位家住北海新村的居民代表一边将锦旗送到社区负责人手中,一边感慨地说。一桩桩实事做到了百姓的心坎上,一面面锦旗写满了市民的获得感。
实施城建“双十”重点工程,推动城市长高、长大、变美,古老的城市焕发新的生机。宽阔的道路,畅通先进要素汇集的渠道;清澈的河流,激活滨湖小城鼓荡的血脉;栉比的楼群,承载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从体育馆到小区公园、文体公园,全民健身蓬勃兴起;从北海商圈到世贸、吾悦商圈,三产服务活力四射;从京沪高速到扬泰机场、连镇高铁,交通运输一日千里。
城市建设有面子,城市管理更要有里子。环卫一体化改革,让生活空间时刻保持干净清爽;不淹不涝系统, 让地势低洼的地区迅速排水行洪;背街后巷整治,让群众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邓桥、薇风大道、设计院岗渠化改造,建成河道公园,整治邓桥、金拇指、水榭华庭等15个商圈,提档升级 50多个老旧住宅小区……对于百姓来说,家前屋后的安宁祥和,才是最靠得住的人间烟火。
今天,无论你是置身于购物广场,还是疾走于健身步道;是舞动于小区公园,还是静坐于城市书房;是徜徉于湖堤花海,还是漫步于田间地头,在你自信优雅的背后,隐藏的是创建为民的初心、创建惠民的答案。
创建润民 成风化人绽新姿
文化如山,化雾成云;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山水相依,好事成双。
“两聚”工程,提升品质。围绕“聚文化人”“聚才创新”工程,我市倾力打造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区、城市博物馆、文体公园大剧院等文化标识,诉说这座城市割不断的文脉;中国邮文化节、央视“音乐公开课”走进高邮、“邮驿路运河情”全国美展(中国画)、首届江苏省快递员节、汪曾祺文学奖评比,高邮文化高原连绵高峰突起;城市书房、志愿者服务驿站,滤去城市的喧嚣,为流浪的心灵找到栖息的家园;公益广告、户外大屏,公益宣传直抵人心,在润物无声中,提升市民的素质, 涵养城市的品格。
一群好人,满城春风。近年来,高邮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铸魂工程,强力推进文明高邮建设,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的内心认同,“高邮好人”层出不穷,救火英雄走进央视新闻联播,拾荒妈妈资助贫困女生登上《人民日报》……10位“中国好人”、48位“江苏好人”、百余位“高邮好人”,犹如一座座灯塔,引领这座城市的文明风尚,标示这座城市的精神高度。
城乡同创,润物无声。20支红色轻骑兵往来城乡, “理论+文艺”特色宣讲深入人心,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三会”同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高邮市民守则和文明公约,让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为行;公勺公筷、珍惜粮食,成为邮城餐桌的新时尚;闪闪红星小志愿者、融媒小记者、我当小交警,给未成年人以特别的关爱;八礼四仪教育、小手拉大手、1+6工程等,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文化文明的种子植入幼小的心田,让文明这棵参天大树因文化的浇灌开枝散叶。
创建靠民 同心高奏“大合唱”
广大人民群众是创建的主体, 共创共建共享才是创建的关键。
庚子新春,疫情来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全体市民万众一心战疫魔,牢牢绷紧“外防输入”这根弦,靠“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控防线,书写了“零输入、零确诊、零感染”的传奇。
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群众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最为宝贵的力量之源。放眼秦邮,群情勃发。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2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上千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合力;525个志愿者组织、13万余名志愿者,犹如一朵朵蒲公英,将文明的种子散布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五老”队伍、爱心妈妈,关注城乡留守儿童、自愿当好网吧监督员,用钉钉子精神筑起一道道“防火墙”;社区“小巷总理”在楼道穿梭中收集社情民意、一线解疑答难;机关工作人员站岗亭、进网格,在一线践行初心使命;文艺工作者走乡村、到田头,在基层触摸时代脉搏……
我为高邮添光彩,高邮因我而文明。在文明城市创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被空前激发,高邮人人是“形象大使”、处处皆“文明风景”。
号令即出,动若风发。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文化文明交相辉映的新高邮,正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向着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美丽高邮的目标乘风破浪、逐梦前行!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