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今日要闻
保护一江清水向北流

2021-01-19 18:23:30    作者:□ 实习记者 刘冰章 记者 孔令玲    来源:今日高邮

□ 实习记者 刘冰章 记者 孔令玲

在大运河车逻闸段,一边是来来往往的船只,一边是机器轰鸣的建设现场,工人们不畏严寒加班加点,抢抓工程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保障来年下游农田灌溉需求。

“此次我市实施车逻闸、子婴闸、界首小闸等3座闸洞除险加固工程,是在充分保护历史遗存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提升改造。”市水利局水利规划建设中心主任薛永华介绍,工程保留了原洞身及文物内容部分,重点对运河一侧建筑进行拆建并浇筑,对洞首结构上游端及堤身迎水面新做防渗墙,将于今年5月底前改造完成。

现代水利设施与古代水利遗存在此相融并生,运河水通过涵洞缓缓流入干渠,绵绵润泽着万亩庄稼。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我市通过高邮灌区改造工程共改造干支渠175公里,配套建筑物1150余座,累计改善灌溉面积达50万亩,并建成了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全市实现了水工情可读、场景可视、水量可测、设施可遥控、环境可监控。2000年起我市已累计投入4.12亿元,完成了一大批灌排工程设施的更新改造。我市全面实行的集水期灌制度,为全省节约用水和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了巨大贡献,相关经验被省、国家级主流媒体报道。

千里调水,水质是关键。在节水的同时,我市还在水资源保护上“做文章”。记者在南澄子河看到,河道沿线设有曝气装置的管道,水面漂浮着人工种植的挺水植物。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黄呈介绍,这些都是市生态环境局今年新建设的分散式治污处理装置,通过净化、增氧、增加回流等手段,治理河道黑臭现象。除南澄子河外,我市选取了大寨河、马饮塘河、东门大沟作为试点,采取“一河一策”的方式,为河道“私人”定制最适合的治污方案。试点河流将于近期全部完成相关设施安装并进入调试状态,保证汇入盐河的各个支流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使运河水质提质保优。

南水北调工程启动后,环境保护已上升为国家需要。高邮是南水北调工程的主通道,为了守护好源头清水,以铁腕整治污染企业,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已关闭化工企业、散乱污企业134家,调减罗氏沼虾养殖面积近5万亩,高邮湖退养还湖面积达6.5万亩。我市还对工业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提档升级,近百家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和废水监控设施。“目前我市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优三比例达到了85.7%,三阳河以及大运河的水质都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明昌岗说。

水质的提升,不仅保障了市民饮用水的安全,更保障了一江清水向北流。作为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核心板块,我市全力推进清水走廊建设,打造绿色崛起增长极,彰显发展新优势。我市启动了“十百千万”工程,即十大生态工程、百里湖堤运动风光带建设工程、千条河道沟渠整治工程、万亩土壤湖面生态种植养殖工程。通过系列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提升的十大生态工程,使高邮湖450平方公里水域、湖滩成为扬州面积最大、环境最优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全力实施44.1公里运河西堤、62.87公里湖西环湖大堤建设工程,形成“市民运动休闲、游客观光体验、城湖河林相映”的百里长堤生态特色景观;高邮境内有1000余条大小河道、沟渠,我市对各级湖泊、河道和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守护高邮宝贵的水资源、水景观、水财富;通过推广绿色与有机种植、实施有机循环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开展休耕轮作、实施高邮湖区退圩还湖等万亩土壤湖面生态修复工程项目,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水资源。

重重绿色屏障,道道生态关卡,绿水长流景致得以再现。依水而生、依水而兴的千年古城高邮正全力守护着南水北调“清水源头”,保护一江清水向北流。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