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3 19:33:32 作者: 来源:今日高邮
本报讯(通讯员 黄呈 王敏 记者 孔令玲)近日,记者在南澄子河看到,河道沿线设置的曝气装置管道不停地在运转,人工种植的挺水植物在水面漂浮。站在岸边,空气清新,水质清透。这是我市为南澄子河新建设的分散式治污处理装置,可通过净化、增氧、增加回流等手段,治理河道黑臭现象。
据了解,北澄子河水系共涉及17条支流,治污难度大,加上城区雨污合流未彻底整治到位,导致城区各河道均不同程度存在水质恶化现象。监测数据显示,马饮塘河、大寨河等进入沿河主要支流常年水质在IV-V类水之间,部分时段劣于V类,严重影响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为助力国控断面水质达标,我市采取“一河一策”的方式,为河道“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治污方案。市委、市政府将“马饮塘河、大寨河、南澄子河、东门大沟分散治理工程”列入城建十大工程,工程总投资 1983.70 万元,对以上河道采用4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理,使水质得到明显净化。
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马饮塘河,施工方通过建设雨污混接排口氮磷净化装置、纳米曝气装置、纳污生态岛、水下生物基、生态滞留沟等进行综合治污;在大寨河,通过建设污水截污管网,布设推流式曝气机、生物磁高效沉淀反应器,种植挺水植物等进行治污;在东门大沟,通过布设生态滤墙、仿生人工水草, 建设微孔曝气系统、循环系统、自动加药系统、生态浮床等进行治污;对南澄子河,则利用光量子技术治污,均取得显著成效。工程实施后,各河道入沿河河口水质将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水质透明度达到0.6米,可有效削减入沿河污染物总量,解决流入沿河、北澄子河支流水质差的问题。同时,各个驻河监测站的水质数据能够及时上传,市生态环境局可实时掌握水质情况。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200011 苏ICP备0501602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