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0 00:00:00 作者:资料 来源:今日高邮
各有关部门“我为打造东方邮都做什么”工作计划汇总
市委办:
①策划第四届邮文化节。及早谋划活动方案,努力以新形式、新载体,打造节庆新品牌。②积极向上争取。争取集邮会士的支持,帮助我市个人集邮水平上台阶;争取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支持,为东方邮都图书馆汇聚更多的图书资料;争取国家邮政局在邮产业项目、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我市以倾斜。③大力宣传造势。利用信息、党刊等阵地,营造更好更优的外部环境,提高对外知名度。
政府办:
①搞好加速建设东方邮都课题的调查研究;②在海潮市民广场增设“东方邮都”标志的景观灯;③在政府门户网站“邮城论坛”开设与邮文化相关的专题,收集好的建议;④认真处理“市长热线”和“绿色通道”中人民群众提及和涉及“东方邮都”建设的问题;⑤协助优办(监察局)做好打造东方邮都相关事项的督查督办。
市委宣传部(文联):
①强化市内舆论宣传,通过专题、专栏、专访,进行高密度宣传;发挥周末大舞台、文化大蓬车等多种文化形式的宣传作用;积极开展以打造东方邮都为主题的“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征集制作和推广东方邮都电话彩铃。②做好对外宣传,通过向上级新闻媒体投稿、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外新闻单位来邮采访和报道等形式,宣传打造东方邮都情况。
市级机关工委:
①进一步深入开展“我为打造‘东方邮都’献计策”活动。②会同发改委、监察局做好督查机关各部门打造东方邮都责任落实工作,全面督查,定期检查,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工作任务。③全年组织开展1-2次大规模的打造东方邮都集中宣传活动。④切实做好机关集邮分会工作。
市优办(监察局):
①建立健全打造东方邮都工作的监督考评机制。②制定出台2006年度加快发展邮产业、打造东方邮都督查计划表,定期不定期对东方邮都项目推进情况开展每季度不少于1次的监督检查和专题通报。③结合为投资者服务月活动,对所有涉及东方邮都项目许可、服务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④受理、办理涉及打造东方邮都的投诉和求助,重点督查各单位在东方邮都项目的行政协调、行政执法、行政效能等方面的落实情况,严肃查处影响项目推进的人和事。
新闻信息中心:
①逐步完善“东方邮都”网站,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将“东方邮都网”打造成融新闻性与邮品、磁卡、古玩交易的信息交流、信息发布、评估预测、竞价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国性邮品网络。②以《高邮信息》、“今日高邮”、“东方邮都网”网站为主阵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频率的宣传。③做好打造东方邮都的对外宣传工作。
发改委(三产办、信息办):
①完成邮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编制。②收集包装一批与邮产业相关的第三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③牵头组织或配合招商等部门,积极向外推介招商项目。④跑部跑省,争取上级部门给予邮都建设和邮产业发展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扶持。⑤研究制订扶持邮产业发展的具体优惠政策,制订考核评比办法,定期进行交流过堂和督查考评。⑥在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东方邮都”专题,宣传展示邮都有关情况,同时开辟关于邮都建设的论坛板块,征集各界意见和建议。⑦组建高邮市东方邮都实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商业化运作相关项目。
文化局:
①积极推进邮都文化广场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展按计划进行。②启动盂城驿扩容改造项目,同时启动盂城驿申遗的前期准备工作。③充分挖掘有关盂城驿和文游台的史料资源和其他历史人文资源,收集邮文化史料信息和研究成果等,建设邮文化信息中心。④进一步繁荣和培植南门大街和文游台的古玩市场,扩大交易场所,规范交易经营行为。⑤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东方邮都形象标识征集、规划编制、项目包装、招商推介以及邮事活动筹备等方面工作。
邮政局(集邮协会):
①建立健全基层集邮协会组织,发展会员,到年底会员人数达1万人;②向社会公开征集“东方邮都”徽记,在6月底前完成;③开展形式多样的“邮事”活动,全年不少于2次;④制作具有“东方邮都”标识与宣传内容的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在全市各行各业推广使用;⑤争取06’全国文献集邮高层论坛在高邮召开。
开发区:
①落实邮产业园选址,尽快完成邮产业园规划设计的总体方案。②快速启动邮产业园基础设施工程,屏淮路北延段确保6月底完成,邮产业园起步区的标准厂房在8月底全部竣工。③积极组织项目包装,开展邮产业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在上半年有1―2个企业落户邮产业园;④配合做好打造东方邮都“651”工程的其他相关工作。
建设局(规划局):
①协助发改委编制邮产业发展规划和具体项目的实施规划,并将邮产业发展规划纳入本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之中。②协助开发区规划建设邮产业园,加快载体建设和重点项目引进步伐。③配合做好“651”项目建设有关工作,为邮都文化广场等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规划服务。④突出邮都的个性形象,规划设计独特的邮城市建设和建筑风格,在城区主要道路和京沪高速公路入口处设置醒目的东方邮都标志(雕塑)。⑤通过建设网站开辟专题、城建宣传栏、悬挂城市户外标语广告等,宣传展示独特的邮文化资源和打造东方邮都情况。
广电局:
①开设《打造东方邮都 实施新的追赶》专栏,推出系列报道《挖掘邮资源 发展新高邮》。②将电视专题节目《服务广场》更名为《邮都广场》,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挖掘邮文化内涵,在整屏字幕、游动字幕中播出关于打造东方邮都工作的宣传标语。③围绕邮文化、邮产业制作多部电视专题片对内对外宣传。④组织新闻采访组赴周边县市采风,通过报道外县市利用本地区产业、地域、人文等品牌特色发展地方经济、提升城市品位的经验,给我市打造东方邮都工作以更多的启迪。⑤与域外媒体就高邮特色产业等组织联合深度报道。
招商局:
①将邮产业项目纳入投资指南进行招商推介。②利用四大战区每月招商活动和“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双黄鸭蛋节”等进行招商推介。③利用招商网进行招商推介。
水务局:
①整治、包装盂城驿至运河二桥一线的东堤风光带,建设运河观光大堤。②加快运河西堤旅游度假区建设进程。着力包装推介宗教服务区、会议度假区和生态旅游区三个板块。加快休闲生态园项目的建设速度,力争在年底前部分景点建成对外开放。③着手实施北澄子河上段等景观风光带建设,形成一条环绕城市的景观轴线。
经贸局(乡企局):
①加快7个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邮产业相关重点项目建设,促进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达产;引导鼓励邮产业向园区集聚。②围绕延伸邮文化产业链,结合我市现有产业基础,优先考虑邮产业链的上下延伸及关联度,包装10个以上有一定体量的项目,并积极向外推介,吸引投资。③为邮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及时化解邮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科技局:
①提升邮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实一批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项目,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②结合驻点巡回招商,牵头或参与3次以上招商活动,推介东方邮都招商项目。③对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邮产业产品,通过申请专利,加强保护,维护我市邮产业“正版正品”的形象。
财政局:
①积极向上争取。配合市发改委、文化局、旅游局做好邮文化相关产业项目的论证上报工作,争取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专项资金等。②加大筹资力度。对建设中的邮都文化广场和“邮之路”(文游南路改造)项目,帮助做好工程预算、资金调度等工作。③落实优惠政策。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制定打造东方邮都的政策扶持方案,并按政策规定及时落实兑现。
电信局:
完成东方邮都彩铃的制作推广。
教育局:
①以邮文化为主线,编写一套地方教材,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②组织师生参与邮文化主题征文、邮票设计、邮品制作等评选活动,丰富邮文化内涵;③倡导各学校开展邮协、邮苑、邮校、邮局的“四邮”文化活动,壮大集邮队伍,建一批邮文化特色学校;④用3-5年时间建设一所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一体的东方邮都职业技术学院,增加专业设置,为打造东方邮都培养技术人才;⑤利用《高邮教育》、教育城域网等媒体以及校园板报、橱窗、广播等宣传阵地,强化东方邮都的宣传。
国土局:
①主动对接、及时掌握开发区内与邮文化产业相关项目的引进、落户和实施情况,提供从项目用地预审、报批到土地登记、发证的一条龙服务。对经市有关部门审批属于邮产业的项目,在其他乡镇落户的,及时做好用地的跟踪服务保障工作。②配合做好突出东方邮都个性形象的邮城市建设包装推介工作,协调做好具体建设项目的用地保障工作。③及时跟踪做好盂城驿站、邮驿博物馆、邮都文化广场等项目的规划论证及用地保障。
环保局:
①举办一次“东方邮都,绿色家园”摄影展。②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争取通过省级调研,为东方邮都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③积极参与规划建设邮产业园,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
工商局:
①在确定“东方邮都”商标标识后,积极帮助申请图案商标注册;②为邮产业投资开发公司组建做好服务工作,对“东方邮都”、“邮都”进行名称预先核准登记。③为“东方邮都”品牌商标的扩大注册做好服务工作;做好品牌系列的延伸化工作。以“东方邮都”为主体,鼓励企业围绕“邮”字注册商标,扩张延伸“东方邮都”系列品牌。
旅游局:
①积极参与修复邮文化遗存工作。 ②串联邮文化旅游景点,发展邮文化特色旅游。③丰富邮文化民俗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在盂城驿等景点举办邮文化民俗表演项目等。
交通局:
①强势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东方邮都建设打造交通硬环境。②加强公路环境整治,提升公路对外形象,选择重点路段创建示范路、景观路、安全路,使对外交通形象与“东方邮都”相协调。③配合做好高速公路入口处东方邮都标志(雕塑)的设置工作。④做好现代邮驿物流城的前期基础工作,重点做好高邮港运河码头建设的各项配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