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10 00:00:00 作者:陈维臻 韩粉琴 来源:今日高邮
12月1日,数位已七八十岁的老人冒着寒风向市经贸局送来锦旗,上书“送来党的温暖,化解群众困难”,由衷感谢经贸局为多年拖欠未交的 44万元医保费找到来源,帮51名退休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
这几位老人是市经贸局在计划经济时代创办的唯一经济实体――工业物资总公司的退休职工代表 。该公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曾红火一时,拥有职工上百人,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日渐衰落,到2001年企业改制进行资产盘点时,发现属于公司的资产仅一处占地约9亩的仓库,且在市气象局附近,按照规划要求,不能变更用途,是一块无法出售变现的“死地”。而公司的债务有:106名职工社保金105万元和失业金11万元,51名退休职工的医保金44万元,等等。由于工业物资总公司已无资产执行,职工身份置换因此被搁置下来。
市经贸局没有因为改制企业债务重、难度大而撒手不管,仍明确专人办理此事,努力破解难题。考虑到老职工年老体弱、医药费支出负担重的实际,经与职工代表们充分沟通,经贸局确定先解决退休职工医保、再考虑其他债务的方案,并主动与社保局联系协商,希望将仓库抵押给社保局,先解决老职工医保的“燃眉之急”。几经磋商,社保部门终于同意。但一查按照抵押相关法规,抵押资产只能打七折!这事又一次被搁置下来。
今年6月,经贸局得知气象观测点要搬迁的消息,赶紧与规划、国土等部门对接,终于将这块地挂牌出让。10月,有房产企业摘牌,资产有望变现,经贸局遂千方百计调剂二十多万元和向退休职工借资十多万元,交清医保费,给退休老职工们吃下“定心丸”。11月底,中标企业第一批资金到账,经贸局负责人就赶紧将借老职工的钱还给各人。
最近,市经贸局又积极申请要求将此地的土地出让金等返还给企业,以基本解决工业物资总公司的改制扫尾问题。
编后:这是一个老套的故事:有关部门为民解忧,老百姓自发送锦旗。而细察问题解决的过程,却发现如果没有一颗爱民之心,如果畏难怕烦,如果不善于开动脑筋,这个搁置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解决。
这个故事使笔者想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形容自己所引用的几段诗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感动于总理博大的胸怀和对民生的关注,作为党政机关的每个公务人员,我们都应该以总理为楷模,多想想民生之多艰,多听听民间疾苦声,多为群众解决困难。
时值年关岁尾,也是各类矛盾多发时期。希望更多的部门和单位多多关注民生,积极主动地化解难题,共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