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综合新闻
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 持续增加城乡就业岗位

2007-03-13 00:00:00    作者:郭玉梅    来源:今日高邮

编者按: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眼下最热门的话题和最生动的实践。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2月15日,市委、市政府以邮发[2007]1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关注民生,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意见》。《意见》对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社会救(援)助、住房供应、扶贫助学、农村扶贫工程等涉及民生的九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解读市委一号文件”专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百姓的心声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就业
目标:全年采集就业岗位19000个,推荐就业45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00人,新增城镇就业6500人,实施再就业援助工程,创建5个“充分就业”社区,消除“零就业”家庭现象,双失业双下岗职工及“4050”人员不挑不拣确保一个月内落实工作岗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市民心声
家住东墩腰圩村六组的居文华,今年21岁。考虑照顾父母的原因,去年10月,她辞去了在苏州某电子厂的文员工作,回到家乡。回邮后,居文华干过服装销售、做过公司文秘,但是一直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新的一年,居文华特希望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张锦余,54岁,从鞋帽厂下岗已经十几年了,现在市区一服装厂看管仓库。刚下岗的时候,他非常郁闷。为了生活,只好跑到湖南等地打工。在外地人生地不熟的,日子过得很苦,还常被人瞧不起。2002年,他回高邮过春节,家里人说高邮现在的企业很多,找份工作绝对没问题。 张锦余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一家服装厂里面试。哪知厂里的老板二话没说,就录用了他,工作中还照顾到他的腿不便。 张锦余告诉记者,说实在的,没下岗的人根本就无法体会下岗后失落的滋味,之后能找到一份新工作对下岗的人来说,简直是莫大的荣幸。不过,庆幸的是,现在政府对下岗工人是越来越关心,经常买岗位给他们提供饭碗,真希望有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能重新找到一份好工作,有一份满意的收入。

职能部门措施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高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今年,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一体化就业服务体系。在对象范围上,把城镇企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后的失业人员纳入就业工作总体规划,实行无差别的就业服务。其中突出被征地失业农民、城乡低保家庭、特困职工家庭和高校毕业后的失业人员,通过必要的政策扶持,促使尽快实现就业。
与此同时,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想方设法挖掘适合的岗位,重点推荐“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一是组织社区挖掘社区“三保”、家政服务、物业管理以及再就业创业岗位,挖掘用人单位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的就业岗位,通过举办特困群体再就业专项市场和街道、社区上门推荐的办法,重点向“零就业”家庭成员推荐。二是组织适应性的培训,促使掌握实用的就业技能。以简单实用技能培训为主,开设一批专门针对这部分群体特点――时间短、见效快的项目,如物业管理、保安、家政服务、维修电工、保洁绿化、物业水电等工作。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发布各类再就业培训信息,并通过社区认真组织其参加培训,促使其尽快实现再就业。三是牵头落实优惠政策,用“有形的手”努力扶持再就业。在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再就业优惠系列政策的同时,完善优惠政策,对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就业困难对象。新安置的就业困难对象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按照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四是充分依托街道社区平台,完善动态管理制度。依托社区进行全面地调查了解,掌握“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和失业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对真正需要援助的对象进行重点帮扶。力争在2007年6月底前,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在阶段内至少有一人实现再就业。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