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拿出成果服务社会
2007-03-19 00:00:00 作者:徐炜/整理 学智/摄 来源:今日高邮
“我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了一些平凡的事,组织上授予我‘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是一种极大的荣誉,这种荣誉在给我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我注入了一股奋进的动力,使我更加热爱这份事业,也激励我在工作中要不断拿出成果服务社会。”市水务局高邮灌区管理处主任戴桂忠对记者是这么说的,在工作中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和部门负责人,戴桂忠积极发挥先锋示范作用,带头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的服务工作中。工作17年来,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的业务技术和管理知识,成为一名业务上的多面能手,曾先后在农村水利、水政水资源管理、灌区建设管理、农村供水改水管理等业务岗位上担当业务骨干。近年来,他在担任灌区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负责人过程中,主动学习信息管理技术,聘请专家教授为技术指导,编制信息化建设规划,积极组织实施了三期工程项目。目前高邮灌区信息化试点工程的技术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灌区灌溉服务、农村改水管理工作直接面向农村、面向基层,是水利部门对外服务的窗口。戴桂忠多年来一直坚持群众路线,帮助群众解决重点、热点难题。农村改水工作中,他主动深入农户,开展基础性调研,帮助乡镇拿规划,搞方案。灌溉管理期间,坚持到田头了解情况,解决实际矛盾。去年夏季,他连续半个月与一线管理人员现场办公,会商用水方案的改革与试行。通过实践,戴桂忠等人打破传统行政界线,实行优化调度,使周山干渠尾部地区用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在工作中,戴桂忠按“精简、高效”的原则,将全灌区人员按管理与养护两类岗位进行分离,将分离出来的养护人员组建成干渠养护队,加强干渠的维护管理,从而使全灌区在岗人员由改革前的102人减少到48人。自2003年起,灌区采取“大流急灌、高水猛灌、定时供水、制定节水”的灌溉技术后,各级渠道水位抬得高、稳得住,自灌保证率提高近20%,改善灌溉面积15%左右;用水矛盾大大减少,用水秩序良好,群众的满意度提高,每年节省灌溉水量15%以上,每年减少补水站开机直接费用20余万元。2005年,农村三年改水任务基本结束后,针对二次改水任务繁重、改水矛盾重重等状况,戴桂忠在深入开展调查的基础上,学习苏南等地的经验做法,确立了以区域供水促进二次改水的发展理念,合理划分集中供水区域,规划集中地面水厂,积极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争取上级财政支持。目前,界首、临泽、菱塘等集中地面水厂实施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