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高邮APP
数字报
今日高邮公众号
视听高邮公众号
头条号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高邮日报  新闻线索:0514-84683100
首页
  • 今日高邮APP
  • 手机版
  • 今日高邮公众号
  • 视听高邮公众号
  • 头条号
首页 > 综合新闻
加大农村扶贫力度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2007-03-29 00:00:00    作者:姚静    来源:今日高邮

关键词:扶贫  改善  文化
目标: 加大对纳入帮扶的61个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确保年内所有经济薄弱村的村级集体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对口挂钩帮扶单位每年投入经济薄弱村的资金不少于3万元。
实施“3221”工程,年内建设市通乡、乡通乡公路5条79公里,改造危桥24座,完成农村改水受益人口2.12万人,完成市乡河道和村庄河塘整治土方450万方,改厕6000座。
免费送100场戏剧下乡,免费为每个村放映12次电影,送万元图书,举行广场文艺演出12次。
惠民措施
马棚镇钱厦村是我市经济薄弱村之一,2006年,作为帮扶单位之一的市农林局拨款3.3万元,为该村争取了林业和沼气2个项目,同时利用部门优势,在该村开展水产养殖、麦套稻种植、种草养鹅等技术讲座4场,培训210人次,并免费向村民们赠送了《江苏农村经济》、《农家致富》等科普刊物。 如今,钱厦村农户家家都用上了天然沼气,村民的种植养殖业也得到了科技支持,这是我市加大对经济薄弱村帮扶力度,为其经济发展送智助力的一个镜头。
从2005年开始,我市实施了新一轮农村扶贫政策。2005至2006年,帮扶单位共帮助经济薄弱村修建水泥路17.5公里、砂石路6公里、砖头路5公里,新建5座农桥、2座电站,对11座桥、10座闸和2座电站进行了维修改造,河道清淤近1.5公里,同时还帮助村级招商引资、推进村级项目建设……两年来,我市共投入帮扶资金900多万元。
今年是我市实施新一轮农村扶贫政策的最后一年,市建设局将组织市、镇、村三级再投入300万元左右继续做好小城镇规划修编、先行示范村环境整治、部分村庄规划编制及部分示范区建设;市交通局将投入12万元继续实施市通乡、乡通乡、乡通村公路建设及危桥改造;市水务局拟投入3000多万元继续进行河道综合整治;市爱卫办拟联合省、扬州市、市、乡、村五级投入1000多万元,全面整治村镇露天垃圾、露天粪坑和露天圈舍,完成改厕9000座;市文化局继续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为贫困村送去免费电影、戏曲、文艺节目及大量图书等。
记者感悟
近年来,我市党政机关部门通过送资金、送项目、送政策、送科技等各种形式,向这些经济薄弱村伸出援助之手,真正把为民办实事落到了实处,改善了党群和干群关系,许多村子因此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全面小康相比还有一段差距,特别是还有部分发展水平不高、农民收入不多的经济薄弱村。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不但要看经济发达的地方,更要关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落后地带,只有通过各部门的帮扶和各村自己的努力,让好处更好,快处更快,弱处不弱,才能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和人民的整体富裕,才能实现全面小康。

编后:
建设高水平的全面小康,重任之一就是着力改善民生。市委书记陈扬多次提到,他为高邮人民描绘的小康美景就是“个个都有一份好工作,家家都有一份好收入,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人人都有一个好身体,处处都有一个好环境”。
从3月13日到3月29日,《高邮信息》和“今日高邮”网站对市委1号文件――《高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关注民生,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意见》所提出的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助学、扶贫等九大惠民新政进行详细解读。一个个市民心声让我们感受到老百姓对惠民新政的渴盼,一项项部门措施表明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普惠于民的的决心与行动。
随着“解读一号文件”系列报道的结束,《高邮信息》和“今日高邮”网站近期将推出“小康建设在行动”报道,作为小康建设系列报道的另一部分,选择一些乡镇村组,倾听当地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心里话,实地察看地方党政干部是如何围绕百姓心声、群众意愿来干实事、干成事,以及他们在关注民生、发展经济中的生动创举对其他地方有什么样的启发与借鉴。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19©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4-84683100   在线投稿

ICP备05016021号-1

 苏公网安备 32108402000003号